摘要:小品《瞎子观灯》中,潘长江的身材与搭档形成鲜明喜剧反差,包袱响亮。
文丨小妞
编辑丨小妞
他,曾经是春晚小品届的开山鼻祖。
68岁的潘长江用短剧《进击的潘叔》打破移民谣言。
从春晚笑星到短视频“流量王”。
曾经的喜剧扛把子,也进入了短剧行业。
那么,潘长江为何会走进短剧界?
享受良好待遇的潘长江也低头了吗?
潘长江的艺术道路始于实实在在的舞台,但这个起点伴随艰辛。
五岁那年一场重病虽侥幸康复,却令其身高定格在一米六左右。
这对于怀揣演员梦的少年无疑是巨大打击。
但是在那个看重真本事的舞台时代,独特之处有时恰能成为优势。
与赵本山的合作便是关键转折。
小品《瞎子观灯》中,潘长江的身材与搭档形成鲜明喜剧反差,包袱响亮。
不仅征服了东北观众,更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演艺天地。
真正让其名扬全国的是1996年春晚小品《过河》。
他与阎淑萍的搭档,将东北民俗的诙谐与流行旋律巧妙融合。
“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唱遍大江南北。
潘长江那份稍显笨拙却又充满热情、节奏精准的表演,深得全国观众喜爱。
随后在电影《举起手来》中,他更将“形体喜剧”发挥到新高度。
饰演的日本兵几乎无需台词,仅凭夸张表情和滑稽的罗圈腿步态,便塑造出令人难忘的丑角形象。
这部电影也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重量级代表作。
多年努力终获行业认可。
国家一级演员、正师级待遇及相应的大校军衔,这些都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崇高褒奖。
他的经历本身就如一出励志剧:一个基层出身、身体受限的孩子,凭借天赋与坚持登上艺术高峰。
他的婚姻亦是如此,妻子杨云曾不顾家庭反对,陪伴他在剧团厕所改造的八平米小屋中艰苦生活八年。
那份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情感,映射着那个时代所珍视的质朴价值观。
成名后,舆论风波也随之而来。
2019年,某综艺节目的“看图识人”环节里。
潘长江未能认出当红偶像蔡徐坤的照片,竟引发后者粉丝大规模的网络围攻。
这让潘长江深感困惑,在他奉行的传统规则里,尊重前辈是基本准则。
怎料自己的“不认识”竟招致如此汹涌的指责。
虽然蔡徐坤本人表达了尊重,潘长江仍被贴上负面标签。
无奈之下,他在社交平台回应,直言“姓蔡的只认识蔡明”,足见其不解与委屈。
此事让他深刻体会到网络时代名人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的威力。
“蔡徐坤事件”若是意外风浪,2023年初的“全家移民美国”谣言则险些动摇其事业根基。
一张多年前在北京饭店的家庭聚餐照,被蓄意造谣者移花接木成“在美国豪宅宴请”场景,瞬间传遍网络。
“国内捞金国外享乐”、“有负军人身份”等批判接踵而至。
潘长江虽迅速发布视频澄清,IP地址明确显示在北京,权威媒体也及时辟谣。
但此次经历再次让他痛感网络谣言的破坏力。
多年积累的声誉,竟可能被几张假图片轻易撕碎。
接踵而至的网络冲击,或许让这位舞台艺术家意识到固守旧路并非良策。
他试图进军新领域,结果却适得其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口碑危机。
“潘嘎之交”便是标志性事件。
当“嘎子”谢孟伟因直播卖酒陷入质疑时。
潘长江曾以长辈姿态语重心长劝诫:“网络水深,你把握不住”,当时赢得普遍好评。
讽刺的是,劝退“嘎子”后,他自己却转身踏入同一领域,同样卖起了争议性白酒。
直播中他奋力吆喝“321上链接”的姿态,投入程度堪比舞台表演。
这种戏剧性反转催生出“潘嘎之交”的网络热词,成为公众眼中其言行不一的注脚。
或许潘长江把直播间当作新舞台,努力扮演推销员角色。
但在观众看来,这无疑是前辈形象的崩塌。
最终,这场带货尝试以涉嫌虚假宣传被央视点名收场,声名进一步受损。
直播折戟后,潘长江并未重归传统舞台,转而投向新兴的短剧市场。
他主演的《进击的潘叔》播放量不俗。
剧中他饰演六十岁的健身房保洁员,与曾饰演“端妃”的演员李宜娟搭档,演绎“富婆爱上我”的戏码。
剧情浓缩“爽点”,符合短视频用户口味。
对于他涉足此类短剧,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忧虑这会让这位正师级待遇的老戏骨“晚节不保”,质疑是自降身价,可能进一步损害口碑。
也有人认为这是他放下身段紧跟时代,努力在变化中寻找新出路的尝试。
即便这条被部分人视为“离谱”的道路,也不失为一位老艺人探索价值的某种延续。
极目新闻——68岁潘长江首部短剧《进击的潘叔》正式上线,播放量破2亿
上游新闻——潘长江回应移民美国传言:这事我都不知道
中华网——潘长江否认移民美国 这是没瓜硬造吗?
封面新闻——潘长江辟谣全家移民美国:生活很幸福,从未想过移民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a玩泥巴的小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