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云鹏演唱会的热浪还没退去,德云社就又被尚九熙的一篇长文炸出热搜。
郭德纲曾在相声舞台上自嘲:“说相声的,没一个好东西。”
原本只是笑谈,没想到这句自嘲,如今竟成了现实写照。
岳云鹏演唱会的热浪还没退去,德云社就又被尚九熙的一篇长文炸出热搜。
曾经那个座无虚席的相声剧场,如今却成了撕裂背叛的漩涡。
弟子频频“塌房”、内部矛盾层出不穷,昔日的“金字招牌”,是不是已经蒙上了一层不堪的尘埃?
要说德云社的“塌房史”,必须从曹云金说起。
那可是郭德纲一手带出来的“大徒弟”,当年相声台上风头最劲的存在之一。
可2010年那场师徒反目,直接把德云社多年苦营的“体面”撕了个粉碎。
表面上是曹云金出走,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一场互撕大战。
微博上你来我往,“求学账单”“人情冷暖”“八年白养”等等小作文层层铺垫,一场公开互撕长达16小时,吃瓜群众简直过年。
当年,网友是清一色站郭德纲的,骂曹云金是“忘恩负义”、“欺师灭祖”。
可如今,回过头看,有多少人觉得:那一战,其实早已埋下了德云社后来的裂痕。
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那一年,舆论一边倒站郭德纲,说曹金“欺师灭祖”,骂他忘恩负义。
德云社也因此收获一波同情与流量,岳云鹏靠一句“我的天呐”走红,张云雷一曲《探清水河》开创相声偶像化先河。
但时间一长,大家开始琢磨:真的是曹云金错了吗?德云社从此刻起,掉出了道德高地,也为后来一桩桩“弟子反叛”埋下种子。
2025年,德云社再次被“自己人”点燃,这次,是尚九熙。
他发了篇洋洋洒洒的长文,把曾经的好搭档何九华一顿锤。
从2012年两人相识、搭档、走红,到2019年开始反目,细节扎得人发麻。
青岛专场那次,尚九熙通宵改剧本,何九华却玩了一整夜牌。
第二天上台,何九华一句“我觉得不行,但我也不会改”,把尚九熙气得当场情绪失控。
而面对“新欢”秦霄贤,他却改稿子改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不是冷淡,是另有图谋。
早在2019年,何九华就已悄悄筹谋新搭档。
他私下找粉头统计“CP粉”比例,引导粉丝在尚九熙超话“控评”,散播“人品差”的言论,把熙粉逼退。
尚九熙质问他是否想换搭档,何九华轻飘飘一句:“大不了不干了。”直接把锅甩给公司。
郭德纲气得当场把他踢出群聊,骂道:“我这不是大车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可后续呢?何九华悄然回归,不仅不道歉,还在直播里口出狂言,拿着印有尚九熙头像的杯子倒开水:“真想烫他脑袋。”
至此,观众再也笑不出来了。
德云社的“搭档文化”彻底崩了。
说起拆伙,不是都得撕破脸。
看看秦霄贤和孙九香,反倒是一个“体面模板”。
当年拆伙前,两人就坐下来聊明白,拆了搭档,留了情分。
至今,私下仍有联系,粉丝不撕,观众也买账。
这才是成年人之间的好聚好散,哪像“熙华记忆”,变成了粉圈“互掐素材库”。
可别急,瓜还没完。
何九华绯闻不断,秦霄贤也没“干净人设”
德云社塌房,不只限于舞台背刺。
感情上,何九华也没少出事。
早期绯闻女友公开嘲讽粉丝:“你跋山涉水见的人,不会记得你。”
后来和王鸥的恋情闹得沸沸扬扬:同款手机壳、同框照片、酒店出入,最后连“孕期出轨”都被扒出来——2025年初,何九华被拍到和陌生女子在车里亲热3小时
更离谱的是,综艺上他否认婚姻,媒体却爆出他和王鸥在南宁领证。
吃瓜群众被绕得一愣一愣,网友怒斥:“这不是相声,这是狗血剧。”
搭档秦霄贤也没逃掉。
前女友辛雨锡发长文怒斥:他脚踏两条船,还让她打胎两次。
原以为德云社主打传统艺术,结果全员偶像剧剧情,花边新闻一套接一套,粉丝都快累死了。
你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不,才刚刚开始。
2022年,张九南前妻实名发文控诉他“家暴+出轨”。
一石激起千层浪,德云社虽然没声援他,但“默认沉默”的态度也让人侧目。
张云雷曾是“探清水河”的人气王子,一票难求的场子几乎踏爆票务系统。
可谁能想到,他会在台上调侃汶川地震,“以国殇为乐”?
舆论一片哗然。
张云雷为此暂停演出,接受整改。
可伤口已经戳开,观众不是没记性。
更惊悚的是,陈霄华因酒后涉嫌猥亵被警方带走。
德云社火速切割,直接开除。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德云社的‘德’,怕是只挂在牌匾上了。”
塌房共性?
一是私德崩塌,二是言行放飞,三是社内管理毫无底线。
德云社的问题,远不止一个曹云金,也远不止一位何九华。
有人拿郭德纲跟赵本山一比,感慨良多。
《郭的秀》上,郭德纲说自己徒弟“走得差不多了”,赵本山淡淡一笑:“我至今还没走过一个学生。”
紧接着赵本山又提点了一句:“收徒弟要讲良心,师徒如父子,不能光看利益,这是双方的。”
强调传统师徒情谊的重要性。
本山传媒主打的是: “师徒情谊”结合现代合约管理。
艺人享有相对明确的经纪合约约束,同时保留一定的师徒纽带。
对艺人个人发展(如直播带货)限制相对较少。
但本山传媒不是没出事,胖丫卖假药、孟令宇家暴、吴云飞售假羊肉……都塌过。
可再塌,他的剧还在拍,艺人饭碗还在,体面保得住。
原因无他:本山重管理、轻德行;郭德纲重流量、轻制度。
赵家班靠影视IP,《乡村爱情》年年播,艺人靠剧吃饭;
德云社靠舞台、靠流量、靠梗——一旦出事,全军覆没。
一个是靠“货”撑着公司,一个是靠“人”撑着天。
如今,“人”塌了,天还能撑得住吗?
其实郭德纲想要让德云社走的更远,也可以借鉴赵本山的一些理念。
有人说,不是还有岳云鹏吗?
他开演唱会、上综艺、代言不停。
可别忘了,春晚舞台上,他的段子越来越像填鸭作文,新鲜感早已消失。
德云社一年两百多场巡演,观众开始疲惫,作品创作越来越乏力。
更别说,老段子反复使用,新段子乏善可陈。
一边是消费情怀,一边是内容空心化。
观众不是傻子,迟早会转身离开。
把这些年德云社的丑闻拼起来看,有一个惊人的共通点:
所有的“人设塌房”,都暴露了管理失控。
什么“学艺先学德”?早成了摆设。
对弟子的管理,从“讲情义”沦为“靠流量”,再到“出事就甩锅”。
内部结构更是一地鸡毛:家族化、利益纠缠、人情关系混乱。
说白了:靠江湖规矩撑起来的德云社,早就跟不上时代节奏。
郭德纲曾笑言“这是我最失败的一年”,但更难的,恐怕还在后头。
来源:螺丝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