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阻止长高,苦等7年终凭《戏台》引关注,余少群还能红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6 04:41 2

摘要:观众口中的“国片夏天”终于来了,票房刷新,口碑“炸裂”。但就在《长安的荔枝》和《南京照相馆》高歌猛进时,一部叫《戏台》的戏曲电影,却意外刷屏,豆瓣开分8.0,好评一片。

暑期档的热浪席卷全国,三部国产片——《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戏台》——像三把火,把电影院彻底点燃。

观众口中的“国片夏天”终于来了,票房刷新,口碑“炸裂”。但就在《长安的荔枝》和《南京照相馆》高歌猛进时,一部叫《戏台》的戏曲电影,却意外刷屏,豆瓣开分8.0,好评一片。

有人说这是陈佩斯的再度封神,也有人在屏幕前,忽然被一个男旦的身影惊艳了——他就是余少群。

谁能想到,出道20年,“小梅兰芳”早已被娱乐圈遗忘。如今43岁,既没流量,也没绯闻,更没炒作。甚至,连感情线都仿佛按了暂停键。

可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名字,却让陈佩斯苦等七年,只为一部《戏台》。这一次,余少群终于被全网记住了。只是——余少群,还能红吗?

如果说余少群的高光起点,只有一次,非《梅兰芳》莫属。

十几年前,他还只是戏曲舞台上的“小角儿”,没资源、没人脉,唯一能倚仗的只有从小苦练出来的那身功底。

一次偶然,陈凯歌为《梅兰芳》选青年男主,看到他第一眼,便说:“就他了!”可这份幸运并非“天降馅饼”——为了演好梅兰芳,余少群直接闭关苦学京剧八个月。

每天练功吊嗓,手掌磨破,台步一练就是数小时。哪怕穿便装在公园挥水袖,被大妈围观到脸红耳根,他都咬牙坚持。陈凯歌说:“他有少年梅兰芳的气韵,也有舞台人的骨气。”

影片上映,余少群以惊艳的扮相、极具灵魂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和评委,一举拿下金马奖、华表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人。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一飞冲天。可谁曾想,高光过后,他签了大公司,也参演了《新少林寺》《倩女幽魂》《隋唐英雄》《建党伟业》等影视剧,演技扎实却始终不温不火。

有些主角角色未被市场买账,也不愿过度炒作自己,慢慢“消失”在大众视线。曾经的“小梅兰芳”,变成了“路人甲”,仿佛被光环遗忘。

命运兜兜转转,余少群的逆袭,来自陈佩斯的执着。

《戏台》这部戏,陈佩斯磨了七年,光“凤小桐”这个男旦人选就换了无数次。最后,他钦点余少群——理由只有一个:“能扛得起戏台的,不只是台词、动作,更是气场。”

余少群没有犹豫,练功、排戏、揣摩人物,像当年磨梅兰芳一样“死磕”。

电影拍摄期间,70多岁的陈佩斯亲自示范跪戏,余少群在片场跟着一遍遍练,膝盖都磨破了。

影片高潮,凤小桐在炮火中唱《霸王别姬》,外表柔美、内心刚烈。

最后投湖一场戏,他一袭戏服、兰花指微翘,坚守自我、不向权力低头,台下观众泣不成声。网友直呼:“十七年后,他终于又唱戏了。”

这一次,余少群不再是那个被遗忘的配角。他的表演、敬业、骨气让全网“实名吹爆”。尹正称他为“定海神针”,黄渤都感叹:“他把虞姬的娇与烈都演活了。”

陈佩斯说:“戏骨不需要流量,坚守自有光芒。”这不是短暂的流量,而是时隔多年、属于角儿的归来。

余少群的戏路,其实写满了“命运与执着”的底色。

1980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很忙,家境并不宽裕,他大多时间跟着戏迷奶奶长大。奶奶最爱逛小剧场、听戏看戏,一有空就拽着孙子去看戏台。

起初,余少群也觉得听戏不过瘾,甚至有点困。可随着年纪渐长,台上的唱腔、身段渐渐“抓”住了他的心。

小学时,他主动报名少年宫戏剧兴趣班,能模仿各种戏腔,邻居们都说“这孩子不学戏亏了”。

14岁时,他顶着父母的坚决反对(父母更希望他按部就班上高中),誓死要考艺术学校。

家里为此闹得鸡犬不宁,他甚至放话“再不同意我就离家出走”。终于,父母被他的倔强和天赋打动,帮他报考武汉艺术学校。

他拜在汉剧大师陈伯华门下,天赋和刻苦并存。学校6年,他年年是“三好学生”,获奖无数。

甚至为了角色,他刻意控制身高,听说练腿功能“阻止长高”,他就在膝盖上绑砖头、少吃补钙的东西,只为能“穿上戏服更像女旦”。

汉剧、越剧、黄梅戏都拿手,毕业后进武汉汉剧院、又去上海越剧团进修,不断打磨唱腔、身段。

20岁出头就已小有名气,拿下“艺蕾奖”、主演《杨乃武平冤记》受到业内认可。可以说,他是从汗水和执着里,硬生生杀出一条戏路。

只是,人生最怕“戏里圆满,戏外遗憾”。

2013年,余少群的父亲突发疾病离世。那一年,他正在剧组拍戏,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葬礼上,他抱着父亲遗像痛哭,“没陪在父亲身边”成了终身遗憾。

从那以后,他对家人加倍关心,给母亲买房买车、带她体检旅游、搜集剪纸作品逗母亲开心。可孝顺之外,感情路却总是空缺。

早在越剧团时期,他有过一段真挚恋情,对方本是奔着结婚去的。可为事业北上,两地分居,最终无疾而终。之后即便事业小有成就,却始终没能遇到对的人。

成名后,合作过刘亦菲,还在节目里直言“刘亦菲是理想型”,但两人始终止步于朋友。母亲操碎了心,安排了无数相亲,余少群却总是笑着应付,“缘分没到,急也没用”。

他自己也调侃,“高处不胜寒”。工作忙、身份特殊、圈子太窄,感情成了人生里唯一的“遗憾角”。

如今43岁的余少群,低调到了极致。

没有婚姻,没有绯闻,没有流量热点,生活一切从简。住老小区、自己做饭,有戏才出门排练,没戏就在家陪母亲。至今单身,身边朋友感慨“他太清醒”。他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也坚定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娱乐圈变幻莫测,流量一波波,他却始终不炒作、不造人设、不抢热搜。他说,“我的人生不需要被安排,只要做好演员这一份就好。”

哪怕被外界质疑“太干净”“不合群”,他也始终坚持舞台是唯一的归属。与其说他不红,不如说他不肯为红而迷失自我。

今年,《戏台》爆红后,余少群依然“人间清流”——没炒作、没营销,连社交媒体都更新极少。他的归来,不是“逆袭爆红”,而是用一部戏、一份坚守,证明什么叫“角儿的归位”。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台戏,有人闪耀一时,有人默默守候。余少群没有选择最喧闹的路,却选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他用坚守、用干净、用温柔和倔强,诠释了“什么叫人生主角”。

有人说,娱乐圈需要流量;但也需要像余少群这样的安静角儿——不怕等待,不怕被遗忘,只怕辜负自己的一腔热爱。也许他的人生没有常规剧本的“皆大欢喜”,却有属于自己的温度与底色。

所以,余少群还能红吗?其实真正的“红”,不是头条热搜,而是兜兜转转之后,仍有人记得你曾经绽放过、坚持过,曾用力爱过舞台、用心善待家人、用真实回馈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戏台上,不问掌声、不惧孤独,活成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人生最动人的答案。

来源:洛子帅品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