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攻击爱国电影账号被封,绝非小题大做,警惕借理性行抹黑之实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2:53 2

摘要:最近,国内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公告。说是他们封了一批账号,原因是这些账号在“攻击爱国题材电影”。官方用的词很直接,说这些账号“搬运阴阳怪气的同质化有害言论”,借着所谓“影评”的名义,讽刺、抹黑爱国电影。

最近,国内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公告。说是他们封了一批账号,原因是这些账号在“攻击爱国题材电影”。官方用的词很直接,说这些账号“搬运阴阳怪气的同质化有害言论”,借着所谓“影评”的名义,讽刺、抹黑爱国电影。

你听到这,应该也能猜到,是因为最近几部电影引发了舆论讨论,比如刚上映的《南京照相馆》,还有刚刚定档、将在9月18号上映的《731》。

这些片子都不是“轻松娱乐”的那种,题材很沉重,讲的是侵华战争的真相。在如今“娱乐至上”的文化市场上,确实显得比较特殊,所以,有舆论乃至争议也正常。

当然,我们得先说清楚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有哪些不足,你不满意,甚至你就说一句,“我就是不喜欢这种题材”,其实都没人能指责你什么。

但问题是,现在有些评论,早就不是在说电影了。而是直接在攻击电影所代表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很多人不是在谈剧情,而是在问:“为什么还要拍这些?”、“都过去80年了,还宣扬仇恨干嘛?”甚至有人直接说:“这种电影是在搞‘情绪煽动’。”、“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听上去好像挺会“换位思考”,但你稍微一想,就知道这说法站不住脚。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跑到加沙,跟加沙的人民说:“都2025年了,不要再恨了,现在该谈和平了。”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回应?

而且说日本侵华距今都有80年了,80年很远么?况且今天,我们中国人就可以忘记“居安思危”么?不提80年前,哪怕是5年前,我们也经历了真实的冲突。

大家还记得吗?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事件,印度士兵越界挑衅,我们的边防部队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对方。那场冲突中,我们有四名战士英勇牺牲: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年纪最大的30岁,最小的才19岁,他们是在用命守护我们的国土。

所以说,这类人并不新鲜。他们每次出现,都会换一套话术、换一个包装。有时候是“仇恨教育”,有时候是“情绪消费”,甚至披上“高级审美”、“文化反思”的外衣,但核心不变,就是削弱大众的情感基础,让人对历史迟钝、对现实冷漠、对国家失去认同。

他们希望我们看到反映真实历史题材影片时,不再难过、不再共情,只觉得“又在消费情绪”;他们希望我们听到“爱国”两个字,第一反应是“老套”、“洗脑”;他们想让我们忘记那些牺牲者、那些伤疤,最终变得无感。

但爱国,从来就不是过时的情绪,也不该成为被调侃的对象。

每一部像《南京照相馆》或《731》这样的作品,都在提醒我们:这些故事不是编出来的,那些人也真的存在过。他们遭遇的苦难、做出的牺牲,不能被遗忘。而今天我们可以安心坐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正是因为曾经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那些质疑历史、嘲笑爱国的人,并不是在“理性讨论”,他们只是在一步步拆解我们的集体记忆。如果我们真的选择沉默,等于默认了这份记忆可以被轻视、被淡忘。

爱国从来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种底线,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珍惜这段历史、守护共同未来的根基。谁要是把它说成“过时”,那我们更要坚持讲清楚:它不是过时,是不可或缺。

来源:一号哨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