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人民日报撰文:戏比天大,演员口碑系于作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7 12:35 1

摘要:在娱乐圈这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竞争激烈、诱惑众多的大染缸里,有太多演员迷失了方向,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炒作、走穴、上综艺刷脸上面,真正沉下心来打磨作品的人越来越少。可就在这股浮躁的风气中,陈佩斯却如同一股清流,始终坚守着“戏比天大”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

在娱乐圈这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竞争激烈、诱惑众多的大染缸里,有太多演员迷失了方向,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炒作、走穴、上综艺刷脸上面,真正沉下心来打磨作品的人越来越少。可就在这股浮躁的风气中,陈佩斯却如同一股清流,始终坚守着“戏比天大”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演员的口碑,归根结底是由作品决定的。

说起陈佩斯,那可是几代人心中的喜剧大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和朱时茂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奉献了一系列经典小品,像《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等,这些作品一播出,立马火遍大江南北,给观众带来了无尽欢乐。那时候,春晚的舞台可是全国人民除夕夜的焦点,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堪称春晚的金字招牌,每年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他俩出场,就为了看那一场场让人捧腹大笑又回味无穷的表演。陈佩斯在小品里,总是把那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肢体语言夸张又生动,表情丰富得很,再配上巧妙的台词和剧情,每一个包袱都能精准地戳中观众的笑点。比如在《吃面条》里,他为了演好一个贪吃的演员,那一碗接一碗地猛吃面条,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可谁又能想到,为了这几分钟的精彩表演,他在台下反复排练了多少回,吃了多少碗面条呢。

除了小品,陈佩斯在电影领域也成绩斐然。他主演的“二子”系列电影,像《父与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等,以贴近生活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表演,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和时代变迁,深受观众喜爱。在这些电影里,陈佩斯塑造的“二子”形象,善良、憨厚又带着点小机灵,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邻居大哥,让人倍感亲切。他用自己的表演,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家长里短,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后来,陈佩斯逐渐淡出荧幕,全身心投入到话剧创作中。这一转行,很多人都为他捏把汗,毕竟话剧和小品、电影的表演形式大不一样,受众群体也有差别,可陈佩斯就是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一头扎进话剧的世界里,潜心钻研。从2001年的首部话剧《托儿》开始,他就开启了一段在话剧舞台上的辉煌征程。《托儿》一上演,就凭借精彩的剧情、精湛的表演,获得了超高的上座率,在全国40多个城市演出100余场,场场爆满。之后的《阳台》《阿斗》《戏台》《惊梦》等一系列话剧作品,更是让观众看到了他在话剧领域的深厚造诣。尤其是《戏台》,从2015年首演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这十年间,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演出近百场,时间长达168天,如今还被拍成了电影,与全国观众见面。

陈佩斯在《人民日报》撰文,核心就是“戏比天大”,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现在这个时代,各种流量明星、网红层出不穷,很多人一夜成名,靠的不是过硬的作品,而是一些花边新闻、炒作话题。有些演员,一年到头拍好几部戏,上各种综艺,看似曝光率很高,可作品质量却不敢恭维,演技毫无进步,观众看了也记不住。而陈佩斯呢,一部作品能打磨十年,就拿《戏台》来说,从话剧到电影,这十年间,他一直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他觉得话剧刚立起来的时候,结尾的文学架构还不够结实,喜剧的“扣子”还能再拧紧一点,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调整,直到电影剧本阶段,终于把真霸王金啸天的戏份改得更精彩,让喜剧冲突更强,戏的立意也起来了。他这种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在现在这个追求快节奏、快产出的娱乐圈里,显得尤为珍贵。

他在文章里还说,永远把观众当明白人,别想糊弄观众,不管潮流怎么变,该守的规矩一寸都不能让。搞创作就认一个死理儿:戏是磨出来的。为了一句台词能磨半宿,为了电影里一个不起眼的道具或者台词的气口较真,即便观众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之处,但创作者自己心里得门儿清。这就是陈佩斯,他对艺术有着敬畏之心,对观众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知道,观众走进剧场、电影院,是带着期待来的,他不能辜负这份期待,必须拿出最好的作品。

一个演员的口碑怎么样,真的完全取决于他的作品。就拿那些老一辈的艺术家来说,像李雪健、焦晃、蓝天野等等,他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极高,口碑极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用心塑造角色,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作品。李雪健在《渴望》里饰演的宋大成,善良朴实;在《焦裕禄》里,他把焦裕禄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深入实地体验生活,把焦裕禄的精神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焦晃在《雍正王朝》里饰演的康熙皇帝,威严又不失慈爱,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尽显帝王风范,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堪称教科书级别。蓝天野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他的表演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人赞叹不已。这些艺术家,他们或许没有现在某些明星那么高的曝光率,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他们凭借优秀的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喜爱,他们的口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再看看现在一些所谓的流量明星,靠着颜值和粉丝的追捧,红极一时,可一旦没有了作品支撑,热度很快就会消散。有的明星演技尴尬,被观众吐槽“只会瞪眼、嘟嘴”,可还是片约不断,原因无他,就是背后有资本在运作,靠炒作来维持热度。但这种热度是虚假的,观众不是傻子,没有真本事,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比如之前有个小鲜肉,出演了几部热门电视剧,粉丝众多,流量很高,可他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在剧中表情僵硬,台词念得像背书,观众纷纷吐槽。后来,他又没有新的优质作品推出,渐渐地就被观众遗忘了,热度一落千丈。

陈佩斯的经历和他的“戏比天大”理念,给现在的演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娱乐圈里,演员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心思放在提升演技、打磨作品上,才能走得更远。不要被一时的名利冲昏头脑,不要靠炒作和虚假的热度来维持人气。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真正认可的,是那些用心演戏、能带来优秀作品的演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演员,以陈佩斯为榜样,坚守艺术初心,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让演艺圈回归到一个靠作品说话的良性环境中。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