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友考古发现她原本就是个爱分享日常的普通学生,架不住"替身文学"太戳公众G点——有人硬给素人套明星光环,有人借机填补对大S的情感投射,硬把小姑娘架在热搜刑场上烤了三天。
刷到热搜上那个长得像大S的女生删视频跑路了。
普通人突然被推进流量绞肉机是啥体验?
这姑娘用改名、删视频、写暴躁签名三件套给出了答案。
网友考古发现她原本就是个爱分享日常的普通学生,架不住"替身文学"太戳公众G点——有人硬给素人套明星光环,有人借机填补对大S的情感投射,硬把小姑娘架在热搜刑场上烤了三天。
十年前"小张被浴室门割伤手"事件里,全网追着物业要说法时,没人在乎小张反复强调"别放我照片"的诉求。这次事件更荒诞的点在于,主角和明星本尊都没做错任何事。平台算法发现"大S仿妆"内容流量暴涨,立刻把同类型素人推上热门;营销号嗅到话题热度,未经同意搬运私域内容;吃瓜群众则陷入集体造神狂欢。去年某高校"图书馆女神"被扒到退学的剧本,和这次事件堪称Ctrl+C再Ctrl+V。
神经学研究早就证实,人类大脑对"高相似性面孔"会产生异常兴奋。但这种兴奋不该成为践踏隐私的通行证。素人长得像明星不是原罪,但当舆论场自动把TA切割成公共财产,事情就变味了。建议那些喊着"看到你就像她还活着"的网友,不如直接去翻大S的经典剧集重温,既满足情怀又避免误伤无辜。
翻翻当事人最新动态,签名栏那句"要火自己火"其实挺值得细品。这届年轻人开始意识到,突如其来的流量馈赠往往标着天价筹码。前有丁真被造谣睡粉,后有"挖呀挖"老师遭网暴,素人爆红故事里能全身而退的没几个。这次事件至少证明,当素人选择主动跳出流量游戏时,反而获得了更多理性支持的声音。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