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瑾说钱浩梁是个悲剧人物,成也《红灯记》,败也《红灯记》!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6 18:45 1

摘要:1934 年初冬,钱浩梁出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京剧艺人家庭,父亲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在京剧界颇具声誉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浩梁从小就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京剧的唱念做打对他来说,就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 岁的钱浩梁,还只是个懵懂的孩

1934 年初冬,钱浩梁出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京剧艺人家庭,父亲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在京剧界颇具声誉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浩梁从小就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京剧的唱念做打对他来说,就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 岁的钱浩梁,还只是个懵懂的孩童,却已踏上了京剧学艺之路。在别人还在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他就跟随父亲开始了艰苦的练功生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城市,他便在父亲的督促下起床,压腿、下腰、练基本功,一招一式,都学得有模有样,京剧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

1943 年,钱浩梁进入上海戏曲学校 “正” 字班学习,正式开启了他的京剧科班生涯,并取艺名钱正伦。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京剧知识,每天早早起床练功,晚上还在揣摩老师教授的动作和唱腔。然而,由于年龄偏小,尽管他进步飞速,却总也轮不上担任主演,登台机会寥寥无几,但这些挫折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对京剧的热爱和追求。

1945 年,上海戏曲学校停办,钱浩梁不得不回到家中。但他并没有因此中断京剧学习,在家中,他依然跟随父亲刻苦练习,偶尔也会随父亲登台演出,积累表演经验。每一次站在舞台上,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他都全情投入,享受着京剧带给他的快乐和成就感。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0 年,中国实验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招生,钱浩梁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他决定进京赶考,去追寻自己的京剧梦想。考试那天,他以一出《林冲夜奔》惊艳全场,得到了主考官周信芳的赏识,顺利进入学校研究班深造。

进入中国实验戏曲学校后,钱浩梁开启了系统的学习之路,他师从尚和玉、迟月亭、沈三玉、茹富兰、傅德威等京剧名师。这些名师各具特色,尚和玉的雄浑大气、迟月亭的细腻入微、沈三玉的严谨规范、茹富兰的潇洒飘逸、傅德威的刚健有力,都深深地影响着钱浩梁。他如海绵吸水般,吸收着各位老师的艺术精华,在长靠武生戏的学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6 年,钱浩梁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成为首届毕业生。由于他在校期间的出色表现,被留在该校的实验京剧团工作,并担任主演。毕业后的他,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跟随李少春、李生斌、盖叫天等京剧名家学戏。李少春的文武双全、李生斌的古朴醇厚、盖叫天的独特风格,都让他受益匪浅,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既精于武生各派戏路,又能演文武老生戏的全能型京剧人才。

钱浩梁留在了实验京剧团担任主演,先后主演了《百骑劫魏营》《挑滑车》等经典剧目。在《百骑劫魏营》中,他饰演的甘宁英勇无畏,将人物的豪迈与果敢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杆银枪在他手中挥舞得虎虎生风,仿佛真的带领着百骑冲入敌营,令观众们热血沸腾;在《挑滑车》里,他扮演的高宠忠勇双全,面对敌军的重重围困,毫无惧色,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传递出高宠的坚定与忠诚,尤其是在高宠挑滑车的经典片段中,他的表演一气呵成,将高宠的英勇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中。

1962 年,钱浩梁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被选入中国京剧院。这是一个汇聚了众多京剧大师的艺术殿堂,梅兰芳、李少春、叶盛兰等名家都在此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初入京剧院时,钱浩梁被分在四团等待分配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当时,四团计划演出《伐子都》,然而主演在演出前意外受伤,无法登台。关键时刻,副团长李殿华想到了钱浩梁,他知道钱浩梁曾演过这出戏,便紧急邀请他救场。

钱浩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必须全力以赴。演出当晚,他全身心投入,将子都的复杂性格演绎得入木三分。子都这个角色,既有英武的一面,又有阴险的一面,钱浩梁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这两种性格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让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子都。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也让他得到了剧院领导和前辈们的认可,演出结束后,他顺利被分到了一团。

进入中国京剧院一团后,钱浩梁得到了更多与京剧大师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李少春。李少春是京剧界的传奇人物,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钱浩梁对李少春十分敬重,虚心向他学习。李少春也对钱浩梁这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格外关照,将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964 年,中国京剧院一团开始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这部剧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当时京剧界的重点项目。剧组选定李少春作为扮演主人公 “李玉和” 的 A 角,钱浩梁则作为 B 角。为了塑造好李玉和这个英雄人物形象,李少春带着钱浩梁深入东北铁路工人中体验生活。他们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观察工人们的生活细节、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从工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汲取灵感。回到排练场后,李少春又手把手地教导钱浩梁,从唱腔的韵味、念白的节奏,到身段的动作、眼神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钱浩梁则认真聆听,刻苦练习,将李少春的教导牢记心中。

1964 年 5 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盛大举行,《红灯记》作为重点剧目参加演出。然而,李少春因身体原因无法频繁登台,钱浩梁作为 B 角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让观众们眼前一亮。他饰演的李玉和,形象高大挺拔,气质坚毅刚强,唱腔激昂有力,将李玉和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还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同年,他的李玉和剧照登上了《戏剧报》第六期封面,这一荣誉让他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走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京剧明星 。从此,钱浩梁与《红灯记》紧密相连,他的名字也随着李玉和这个角色,深深地印在了观众们的心中。

1965 年初,《红灯记》剧组开启了南方巡演之旅,钱浩梁作为主演,肩负起了展现李玉和英雄形象的重任。每一场演出,他都全情投入,将李玉和的坚定、勇敢和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钱浩梁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了当时京剧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1968 年底,在一次 “革命文艺战士” 会议上,旗手把钱浩梁喊到身边,提出要给他改名。旗手笑着说:“叫人家记住你钱浩梁?好家伙,多少笔画!去掉你那个‘钱’字吧。就叫‘浩亮’,‘浩’,浩大的浩;‘亮’,漂亮的亮。” 钱浩梁听后,先是一愣,随即问道:“不要‘钱’了?” 旗手回答道:“你还要‘钱’干什么?我都不要那个‘李’了。” 钱浩梁毫不犹豫地响亮回答:“好!我坚决不要了。”

傅瑾曾精准点评:“钱浩梁是个悲剧人物,成也《红灯记》、败也《红灯记》。” 这句评价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剖开了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一部经典样板戏之间生死相依又充满唏嘘的命运羁绊。

“成也《红灯记》”,是对钱浩梁艺术巅峰的最好注解。在《红灯记》中,他饰演的李玉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为塑造好这个革命英雄形象,钱浩梁倾注了全部的艺术积累与创作热情。他将传统京剧武生的身段功底与现代人物的刚毅气质完美融合,一个眼神的坚定、一个手势的有力、一段唱腔的激昂,都将李玉和的革命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戏让钱浩梁从京剧舞台上的普通演员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艺术明星,他的名字与李玉和紧紧相连,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然而,“败也《红灯记》” 的背后,藏着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凉。随着《红灯记》成为革命样板戏的经典,钱浩梁的人生轨迹也被深深卷入特殊的历史旋涡。他因与这部戏的深度绑定,在时代变迁后遭遇了诸多争议与困境。曾经让他光芒万丈的角色,却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某种 “标签”,让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再探索变得异常艰难。他的艺术生涯因这部戏达到顶峰,也因这部戏的特殊背景而陷入低谷,这种从巅峰到低谷的落差,构成了他人生中难以言说的悲剧色彩。

被审查的五年时间里,钱浩梁的功夫也因缺乏练习而有所退步。恢复自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恢复练功,重新找回在舞台上的感觉。他满心欢喜地走向中国京剧院的练功厅,却被无情地挡在门外,练功厅的大门对他紧闭,不许他进去。不仅如此,唱大武生练功所需的大靠、厚底、把子等服装和器械,也一律不许他动用。面对这些挫折,钱浩梁并没有放弃,他在篮球场上继续练习,没有厚底靴,就穿着球鞋练;没有把子和下手陪练,就一个人独自练习腰腿、身段。就这样,他从冬练到春,从春又练到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把功夫都找回来了 。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由于长时间在没有厚底靴和练功毯减缓冲击力的情况下练习,他的右膝半月板在一次练功中突然粉碎。医生告诉他,必须做手术,否则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可此时,他却接到了去河北省艺术学校的调令,要求他立即报到,不许有片刻迟延。他的腿伤严重,妻子也病倒了,在这艰难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拖着伤腿,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前往石家庄报到 。

到了河北省艺术学校后,校长里正看到钱浩梁腿伤严重,大吃一惊,立即安排人照顾他住下,并报告省里,让他回北京治伤,等伤好了再上班。钱浩梁获准回到北京,等待床位做手术,右膝半月板被全部摘除。然而,祸不单行,他的妻子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同样做了切除手术。一时间,钱浩梁陷入了困境,伤病缠身,经济上也变得十分拮据,他降了工资,妻子几次调工资都没份,两人养病都需要花钱,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

就在钱浩梁走投无路的时候,高占祥向他伸出了援手。高占祥爱惜人才,喜爱京剧艺术,他派人专程到北京探望钱浩梁,嘱咐他们夫妻安心养病,别着急,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再上班,还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当得知钱浩梁的困境后,高占祥立即派人送去了二百元困难补助。这二百元钱,如同雪中送炭,让钱浩梁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高占祥的关怀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

历史反思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钱浩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钱浩梁更加努力地投身于京剧事业。他积极参与京剧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京剧的魅力,还走进校园、社区,为更多的人普及京剧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京剧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以此来赎罪 。

在生活中,钱浩梁也变得更加低调和谦逊。他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与妻子曲素英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他对女儿钱红南的成长也十分关心,虽然女儿留学美国后定居在那里,但他依然通过电话和信件与女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心着她的生活和工作 。

2001 年 5 月 26 日、27 日,为迎接建党 80 周年,袁世海、钱浩梁、高玉倩、刘长瑜等京剧名家联袂复出,再现 30 年前原版《红灯记》中的精彩选段。当熟悉的音乐响起,钱浩梁再次饰演李玉和,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带着观众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随着年龄的增长,钱浩梁的身体逐渐衰弱,但他对京剧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依然关注着京剧界的动态,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希望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2020 年 9 月 3 日上午 11 点 20 分,钱浩梁在北京逝世,享年 87 岁。他的离去,让京剧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让无数喜爱他的观众感到悲痛。但他的艺术成就和对京剧事业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