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舞台上,这个被节目主持人称为“一只手也能打”的选手叫雪冰,因为小时候的意外,他永远失去了右手。舞台上,他用左手拿着话筒,摇头晃脑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这个手是小时候的意外,别紧张,这不怪你们。”
“这8万块钱不容易,我儿子用命换来的,谁也不能动。到现在也没动!”
“我当领导,那还不得一手遮天啊。”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舞台上,这个被节目主持人称为“一只手也能打”的选手叫雪冰,因为小时候的意外,他永远失去了右手。舞台上,他用左手拿着话筒,摇头晃脑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雪冰来自青岛上客喜剧俱乐部,全职做脱口秀不过两年。节目中的第一次亮相就拿下了李宇春、罗永浩、大张伟、陈鲁豫等“笑友天团”的四盏灯。罗永浩感叹,雪冰能把悲惨的事讲得让人笑起来毫无负担,这是特别厉害的。
除了讲自己的过往,雪冰还讲起了父母的对他的爱:1990年代意外后赔偿的8万元,家人到现在还没动。而他最大的愿望是如果安上假肢,希望给母亲一个完整的拥抱。
我叫雪冰,这不是我的艺名。我姓梁,就叫梁雪冰。之前也想过要不要起个艺名,但想来想去都没有特别喜欢的,觉得雪冰还挺朗朗上口的,那就叫雪冰吧。
很多朋友关心我的手,我在节目里也说过,就是四岁半时的一场意外。我出生在延吉,父母在当地一个国企工作,家就住在厂区大院内。
我小时候很调皮,闲不住。意外发生那天是一个节日,我趁着大人聚餐,和一个小伙伴翻墙到了工厂内玩耍,空草地里刚好有一个变压器在地上,没有护栏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后来得知是维修后没有及时架起来。
我胆子大,上前玩耍,还爬上了变压器,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得亏旁边的小伙伴回去叫大人来,及时抢救送医才捡回一命。
当时我们那儿医疗技术跟不上,加上右手的伤比较隐蔽,手肘以上外观看不出明显伤痕,但内里在逐渐恶化,医院一直保守治疗。拖了一段时间后,姥姥拍板说去北京医治。医生一看,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只能右臂全部截肢。除了截肢以外,还经历了三次大型手术,每次都是命悬一线,但是我很多事情已经想不起来了,都是后来父母的口述。
我后来也在想,是不是像网上说的那种,人在遭遇巨大的痛苦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性遗忘一些东西。
小时候父母把我训练得左手什么都能干,小学时同学们也没觉得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家一块玩得很开心。但上了初中后,情况变了。打篮球、踢足球时,我明显帮不上忙,人家就不带我玩了。我慢慢有了自卑感,变得越来越自闭。
那段时间,除了玩电脑游戏,我还喜欢看书,武侠小说看得比较多,也很羡慕武侠世界里那些人可以活得那么洒脱。
初中的时候,很多人叫我杨过,但你知道他们给你起这个外号,只是因为你跟杨过一样都是一只手。我那时候特别不喜欢杨过,我更喜欢令狐冲,希望像他那样洒脱潇洒。
我没有就读特殊学校,父母坚持让我和正常小孩一起上学。他们觉得我只是少了一只手,希望我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大学毕业后,我在家闲了一年,之后在社区做了七年协理员,服务辖区的残疾人居民,后来又去了一家福利企业工作了两年,也是这期间接触了脱口秀。
这些年来,我非常感谢父母对我的爱,就像我在节目中说,如果生出一只手臂,我希望拥抱我的母亲。还有那8万元,那真的是当年的赔偿,但我父母一直没有用它。我后来也跟我爸聊过,如果说时光倒流,这8万块钱你想怎么办?其实我的答案还挺多,比如买房炒股之类的。
但是我爸很淡定地说还能怎么办?多半还是留着。他到现在还是认为这个钱不能动,要给儿子存着,这是他的使命。
参加了这次节目后,父母也不太懂,但很多亲戚朋友给他们发信息,说网上看到雪冰了,父母也很开心。
参加这次节目是机缘巧合,要感谢孙书恒和小奇(脱口秀演员)的推荐。
我最早对脱口秀感兴趣,应该是初中、高中的时候看罗永浩老师的视频,当时也没有脱口秀的概念,就是觉得这人说话有意思。我第一次尝试讲脱口秀是2019年还在延吉时,参加了朋友组织的一场小型脱口秀演出。门票大概十几块钱,如果能上台讲一段,这个钱就可以免掉。
本来我就是买票去听,但现场表演的大部分都是爱好者,讲得一点都不好笑。我也是争强好胜,就单纯想把门票钱给捞回来,鼓起勇气说我能不能上去讲一段。当时都快结束了,主持人看了看表,说那就给你一分钟。我没有任何准备,讲的是自己过去听的小笑话。讲了一段后效果还行,有人笑。然后就有人说要不再讲一段。我自己也一下有了信心,又讲了一段,谁知道还有鼓掌的。
那次之后,我就觉得,要不尝试着做一下脱口秀。
之后我和几个朋友就在延吉弄了一个不太正规的脱口秀团队,时不时组织开放麦的活动。我那时候也没有系统准备稿子,更多还是讲一些听过的笑话,或者胡编乱造一些内容。
真正刺激到我做全职脱口秀的,是2023年的时候。当时我们众筹邀请了青岛上客喜剧俱乐部的主理人李维东到延吉做培训,一聊才发现别人的内容和我们玩儿的完全不一样。再一打听,收入也挺让我动心的:可能成熟演员一周的收入,就是我在延吉一个月的工资,结束培训后,我就想要不跟李维东去青岛,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一个人也没有成家,父母也挺支持的。当然他们也没抱太大希望,就觉得你既然喜欢这个东西,留外边尝试几个月也行。
到了青岛后,我才终于知道什么是脱口秀。我最初对脱口秀的理解很片面,觉得无非就是讲个笑话。但实际上你看别人在台上讲15分钟,这15分钟的内容可能人家需要好几年去打磨。
我就只能大量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舞台经验,怎么在舞台上面对着大家,能把准备好的词儿完整表达出来,这对于新人还是挺难的。还有一点很重要。俱乐部每周都会外请国内成熟的演员来演出,我除了看他们如何表演,演出之外我们还可以交流。
那个时候压力还是蛮大的,我只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三个月之后看你能不能到台上去完整演出,行的话那就留下来;不行的话可能就走人了。
那时我主要参加开放麦和一些演出,每次会给我留个五六分钟时间上台去练习。作为新人,技巧不成熟,文本也比较差,特别是你用一些很虚假的东西想去逗观众开心,却被他们看破了——你讲这个就是为了让我笑,但你的技巧或者说你的水平还跟不上,那他们就不会笑。那场面就非常尴尬,我经历了几次,虽然很难受,但只能自己消化。在那种高强度压力下,我成长得还比较快。
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写出了我最初15分钟的段子。这个段子融入了我过去的一些经历,包括我在这次比赛中讲的赔偿8万元的段子。那天效果还不错,甚至大家会有鼓掌欢呼的那种,我心里一动,觉得自己应该是可以了。就这样我留在了青岛,开始了专业脱口秀演员的道路。
从此以后我就觉得,脱口秀的文本一定要真诚。我发现跟观众分享这些真实故事时,观众会很包容,他们知道这是真的,哪怕表演者作为一个新人,他的表演没有那么好笑。
我也听到很多声音,比如说我消费苦难什么的。过去,我是不愿意分享的,有点难为情。但是后来经过学习,跟朋友聊,很多事都想明白了。我上台后,大家的注意力都会在手上面,如果不讲这个,大家注意力一直就没法集中,就是要把这东西点破,讲清楚。
你看像王十七老师讲他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黑灯老师讲他的视力,这些脱口秀前辈,都是通过脱口秀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时还能大笑。我也发现,把这些用脱口秀的方式调侃讲出来后,自己也会轻松很多,然后慢慢就脱敏了。
我在节目中开玩笑,说如果我在上海有两套房,相当于有了翅膀。其实,脱口秀对我来说,可能才是那一双翅膀。
因为脱口秀,我去了很多原本我不会去到的城市,有演出能让大家开心,你还能挣到钱,这就让我越来越自信。
从今年开始,我选择常驻在上海发展,不仅是因为这里方便录制节目,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优秀的同行,整体的演出氛围也让我很喜欢,我在这里成长得会快一点。除了周末演出之余,我平时就是创作和生活,周中基本上都不怎么演了,我觉得做脱口秀,一定要有生活,出去转一转,采风,千万不能完全围绕着演出转,否则能讲的东西就匮乏了。
脱口秀演员想要长期输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世界,不能让你的脑子一直处于输出的工作状态,一定要有输入的时间。
未来,我想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写出好段子,尽快有自己的专场,能全国巡演,也希望能帮到一些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
文丨 邱峻峰 李璟怡
来源:谈资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