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高亚麟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职业转型。这位以《家有儿女》中"夏东海"一角深入人心的演员,用十余年时间成功拓展为集演员、导演、制片人于一身的行业多面手,其转型轨迹为业内提供了宝贵参考。
在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高亚麟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职业转型。这位以《家有儿女》中"夏东海"一角深入人心的演员,用十余年时间成功拓展为集演员、导演、制片人于一身的行业多面手,其转型轨迹为业内提供了宝贵参考。
高亚麟的转型始于2010年前后。在情景喜剧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他主动寻求突破,开始尝试正剧角色。《人民的名义》中的"刘新建"成为关键转折点,这个与以往形象反差巨大的角色,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演员的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高亚麟并未满足于表演层面的突破,而是开始深入参与创作环节。在该剧面临资金困境时,他毅然抵押房产投入制作,这种担当精神为其后续转型埋下伏笔。2017年后,高亚麟的转型进入加速期。他成立影视公司,系统学习制片管理,从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到团队组建全程参与。《伙头军客栈》是他首次尝试导演工作的作品,虽然面临情景喜剧市场萎缩的挑战,但他坚持创新表达方式展现出转型者的创新勇气。
作为制片人,高亚麟形成了独特的内容判断标准。他特别关注现实主义题材,认为"好故事要扎根中国土壤"。在项目选择上,他既看重社会价值,也不忽视市场规律。《人民的名义》成功后,多家平台邀约同类项目,但他坚持"不重复自己"的原则,转而开发多元题材,这种定力在急功近利的行业环境中尤为难得。转型过程中,高亚麟展现出持续学习的能力。年过五十仍锐意进取,系统学习影视工业化管理知识;定期与青年导演交流,吸收新鲜创作理念;在短视频兴起时,亲自研究用户喜好。这种学习精神使他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变革脉搏。如今,高亚麟已建立起完整的职业版图:在台前,他仍是备受期待的演技派;在幕后,他培养新人、孵化项目;在行业层面,他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生态建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知:"转型不是转行,而是对影视创作更立体的理解。"
高亚麟的转型经历证明,在快速变化的影视行业,唯有不断突破舒适区,才能获得持久发展。从单一演员到复合型影视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这种专业态度值得行业借鉴。正如他所说:"转型不是为了抛弃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来源: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