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3岁时就跟着陈大师学《拾玉镯》,60年代学《梵王宫》。因为当时老师在邯郸戏校任教,牛淑贤去了以后就学《拾玉镯》。
牛淑贤(1946——),祖籍河南省柘城县,出生在河南商丘市。
牛淑贤的家是梨园世家,父,母,舅父都从事豫剧工作。
她自幼随父母学艺,五岁登台演出,得“五岁红”之誉。
其实牛淑贤很早就已经跟着陈素真学习了,先学艺,后拜师。
13岁时就跟着陈大师学《拾玉镯》,60年代学《梵王宫》。因为当时老师在邯郸戏校任教,牛淑贤去了以后就学《拾玉镯》。
陈素真在《陈门弟子谈》里谈到牛淑贤拜师:
1988年,我在杞县收了牛淑贤,其实我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邯郸戏校任教时,就教过她,她才是我的关门弟子,此后我就不再收学生了。
牛淑贤爱女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了母亲和陈素真在杞县拜师的情景:
牛淑贤老师与丈夫池海连老师在河南杞县的一次巡回演出时,与著名的豫剧大师陈素真相遇了。陈老师是被请去教学的。
陈先生性格倔强,平日很少讲话,学生们都很崇拜她,但谁也不敢随便与她接近。
三十多年没见面了,今日相见格外高兴,她们有说不完的话。
陈老师突然说:“小贤,这里有几个学生不错,县里决定她们要拜我为师。她们年纪太小,我的大徒弟吴碧波与她们年龄相差太远,你就代我收了她们吧。”
妈妈忙说:“不,不,老师你的学生我怎么能收呢?再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教人家。”
可是陈老师一再坚持,而且非常真诚,她说:“你没有时间,我先教,等以后你再教,我的戏以后就由你来传了。”
要收先生的学生做徒弟,这叫代师收徒,首先妈妈得是陈门弟子才行,无疑陈老师是想在晚年找个理想的陈派继承人。
爸爸妈妈商量这件事,三十年后再相见(1957年陈素真在河北教过牛淑贤),这就是缘分,还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呢?
当时陈素真老师已近七十,应该宝贵珍惜。
爸爸妈妈遂向陈素真老师提出拜师请求,陈老师欣然接受,就在杞县举行了拜师仪式。
先是妈妈拜师,然后是妈妈收徒,除了收了河南的徒弟外,还同时收了本团的一直追随着妈妈的两位学生。
从那时起,陈老师要求妈妈改口叫她师傅,刚开始妈妈不习惯,总是喊错,称呼老师,老人家就很认真地纠正她:“老师准都能喊,师傅是不能随便喊的,这是不一样的哦。”
牛淑贤是国家一级演员,她的主要代表剧目有:《红娘》、《梵玉宫》、《荀灌娘》、《宇宙锋》、《拾玉镯》、《大祭桩》等。
1990年,牛淑贤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第一名),同时获得梅花奖的还有京剧于魁智、辛宝达、言兴朋、昆曲张静娴和豫剧虎美玲。
来源:岁月留声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