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话,冷得像北方初冬的风,直击赵露思的职业信誉——在这个靠契约和效率说话的圈子里,她成了“风险艺人”。
“她突然不拍了,转头就去参加音乐节,谁还敢用她?”
这不是网友在吐槽,而是业内制片人亲口说的。
一句话,冷得像北方初冬的风,直击赵露思的职业信誉——在这个靠契约和效率说话的圈子里,她成了“风险艺人”。
她曾是“甜妹天花板”,是流量剧组争抢的香饽饽,可如今,剧没拍完,人先跑了,直播一通爆料,把自己变成了“剧组公敌”。
赵露思怎么就从“被捧到天上”的公主,变成了“人人避雷”的雷点?故事还得从她与银河酷娱的“翻脸现场”说起。
赵露思的成名,不是空穴来风。
她一出道就能空降于正的剧组,还没试镜就拿下女三角色,背后是谁在运作?
答案是——她的前经纪人,徐以若。
这位业内老炮儿,曾把赵露思当“女儿”宠。带她进剧组,陪她赴饭局,甚至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亲自下厨,帮她打造人设、选衣风格,连怎么说话都手把手教。
有业内人说得直白:“她带赵露思那几年,活得比自己亲闺女还上心。”
赵露思红得太快,资源一波接一波,2018年就主演了《哦!我的皇帝陛下》,成了“网剧女主专业户”。
可到了2024年,她却在直播里控诉——前经纪人辱骂、殴打、压榨她。
这一刀,捅得太狠。前经纪人不得不发声明自证清白,而网友也一片哗然:“宠你的人你都能翻脸,那还有谁能信你?”
如果说她与前经纪人的“翻脸”,还能归结为“旧账”,那她与现公司银河酷娱的“撕破脸”,就是现场直播的“宫斗剧”。
她在直播中控诉公司:
锁她在酒店,不给看病,还要给她驱魔;
父亲癌症住院,自己在拍戏,公司不让她回家;
自己抑郁,公司不管,反而逼她复工……
听起来很惨,可问题是,她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一会儿控诉公司冷血,一会儿又说自己开甜品店被骗;一边说抑郁住院,一边又现身音乐节跳舞……
观众和网友看得一头雾水,业内人更是头皮发麻。而最致命的一点是——她没回剧组复工。
《恋人》这部剧拍到一半,她突然“病倒”,剧组只能停摆。半年过去,她没回剧组,却出现在综艺和直播里。
这不是“生病”,这是“撂挑子”。而这部剧,原定24集,已被迫砍成14集,男主彭冠英的尾款都可能拿不到,普通剧组工人更是血本无归。
这下,业内直接给她贴上了“高风险艺人”标签。说得更直白点:“谁用她谁倒霉。”
赵露思最近的直播频率,比她拍戏还勤。一边哭诉不公,一边回怼网友,像极了“叛逆期的大小姐”。
有网友评论她整容,她直接念出人家ID,停顿数秒——网友炸锅了:这是在引导网暴?
还有人建议她用法律维权,她回一句:“说的话做的事,一定会有反噬。”听听这语气,像不像某些粉圈大V的腔调?
赵露思的粉丝年纪小,情绪容易被带偏,而她作为公众人物,不但没有降温,反而频频点燃火药桶。
她把直播当成反击工具,可她忘了,公众人物的每一句话,都是放大百倍的“回音弹”。
她说自己得了抑郁症,但从未公开过正式诊断。网友扒出她晒的病历显示是“癔症”,属于情绪障碍,不是临床抑郁。
这操作,说起来都让人后脊一凉。真正的抑郁患者,怕是看到这些“自我诊断”,心里也会五味杂陈。
赵露思主演的《恋人》,已经不是简单的“延期播出”问题。
集数砍了,主演尾款没结,投资方哑巴吃黄连,网友口碑断崖式下跌。
业内人对她的态度从“观望”变成“撤退”。就连她和陈伟霆合作的《许我耀眼》,本该暑期档上线,也因为纠纷推迟到第三季度。
这部剧如果爆了,或许还能救她一把;但如果反响平平,那赵露思恐怕真的要“凉一半”。
业内有句话,“一个艺人翻车,牵连的是一整个项目团队”。赵露思的“爆炸”式撕公司,已经让不少剧方、平台、品牌都开始“观望”。
而她却还在直播里说:“幸好我是红了才出事,要是普通艺人,早就没人管了。”
话糙理不糙,但这逻辑太“上位者”了。
谁不是硬挺着?谁没经历过委屈?只是别人没镜头、没热搜、没直播罢了。
赵露思不是没有机会,她有流量,有粉丝,有作品。可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说太多,做太少。
她需要的,不是下一场直播,而是一个能证明她专业能力的新角色。不是下场回怼网友,而是拿出成绩让质疑闭嘴。
当年周迅拍《如懿传》被骂老,照样凭演技让人服气;刘诗诗婚后沉寂多年,一部《一念关山》又杀回热搜。
这个圈子只认实力,不认委屈。观众可以原谅你跌倒,但不会原谅你赖在地上喊冤。
每一个站上高位的明星,都有一个“幕后英雄”。赵露思的贵人,是她的前经纪人,是那个陪她熬夜敲剧本、陪她跑通告、为她挡酒的人。
而她现在的“翻车”,不是因为对错,而是因为太快忘记了“当初的自己”。
娱乐圈的淘汰机制,比你想象得还冷酷。一不小心,就会从流量顶流,变成“谁都不敢碰”的雷点。
别拿“真性情”当借口,也别用“情绪化”当护盾。当你把行业规则当儿戏,行业自然也不会再把你当回事。
赵露思,还能翻盘吗?
看她下一步怎么走。看她能不能再一次,用作品说话,而不是情绪。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