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最新公示名单里,"张译"这个名字出现在"国家一级演员"评审通过人员行列。这个曾经在《士兵突击》里说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班长史今,如今用二十年的时光完成了从文艺兵到表演艺术家的蜕变。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最新公示名单里,"张译"这个名字出现在"国家一级演员"评审通过人员行列。这个曾经在《士兵突击》里说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班长史今,如今用二十年的时光完成了从文艺兵到表演艺术家的蜕变。
当我们回看他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会发现每个毛孔都在演戏的"戏疯子",早就该获得这份认可。
哈尔滨话剧院的排练厅里,18岁的张译正对着镜子练习《雷雨》片段。这个因为长相被同学戏称"驴脸"的年轻人,每天最早到最晚走。
转业军人家庭出身的他,把部队作风带进了表演训练——军用水壶装满凉白开,午饭是食堂两个馒头配咸菜,晚上就睡在排练厅的长椅上。这种近乎自虐的练习持续了整整三年,直到《士兵突击》选角导演在资料堆里发现他的档案照片。
钢七连班长史今退役那场戏,张译贡献了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动人的哭戏之一。镜头捕捉到他喉结的颤抖,鼻涕不受控制流到嘴唇的生理反应,这些都不是设计好的表演。
后来才知道,当时正值他原单位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撤编,他是真的在和自己的军旅生涯告别。导演康洪雷回忆:"喊卡之后全场静默了三分多钟,摄影师肩上的机器都在抖。"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孟烦了拖着残腿在战壕里爬行时,观众能闻到他军装上散发的硝烟味。张译提前三个月开始练习单腿行走,右腿肌肉萎缩到比左腿细两公分。拍摄间隙他永远保持瘸腿状态,有次去镇上买东西被路人当成真残疾要给他让座。
《追凶者也》的五星杀手董小凤贡献了华语电影最滑稽的抢劫戏码。为演出那种笨拙的凶悍,张译设计出同手同脚的走路姿势,金丝眼镜总是滑到鼻尖。这个角色让他拿到上海电影节影帝,评委给出的评语是:"用喜剧方式解构悲剧人生的高级表演。"
《悬崖之上》的特工张宪臣受电刑那场戏,医学顾问准备了详细的肌肉痉挛示意图。监视器后的张艺谋看到张译演完直接站起来鼓掌——演员的小腿肚在无意识抽搐,眼球血丝分布完全符合电击病理特征。这些细节不是特效化妆,是张译提前两周每天用微电流刺激神经的真实反应。
《一秒钟》的劳改犯张九声为看女儿银幕影像不惜越狱。沙漠拍摄时张译坚持每天只吃一顿饭,体重降到110斤。有场吃面的戏连拍十四条,他真咽下去十四碗面条,最后趴在沙漠里吐得昏天黑地。道具组准备的假血浆被他拒绝:"人咬破舌头根本流不了那么多血。"
《狂飙》片场流传着"张译的200份笔记"传说。他给安欣警官设计了完整的成长时间轴,包括2003年该用什么型号的手机,2010年该有什么样的眼袋。
和李响的每场对手戏都准备三种表演方案,甚至计算过两人身高差带来的视线角度。美术指导发现他偷偷在更衣室挂上虚构的"安欣历年获奖证书",连公章细节都符合公安系统规范。
《万里归途》首映礼上,外交官宗大伟的西装第三颗纽扣总是系错。这不是穿帮镜头,是张译研究外交礼仪手册后的刻意设计——经历过战乱的外交官会有这种强迫症式的谨慎。有观众发现这个角色全程没说过"爱国"二字,张译在访谈中解释:"真正的信念感都藏在松开的领带结里。"
《满江红》的宰相府总管何立看似文弱,转身时官服下摆却总带着刀锋般的弧度。张译跟着山西梆子艺人学了三个月台步,在横店40度高温里坚持穿七层戏服。
那把诡刃的设计图是他亲手画的,刀刃弧度精确符合宋代兵器谱记载。导演说全片最难拍的是何立摇扇子的镜头,因为张译要求扇面停顿时必须露出特定的竹骨编号。
结语一级演员职称评审标准里写着"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艺术成就"。当我们看着张译在《三大队》里那个长达五分钟的无台词追凶镜头,看着他脸上每块肌肉都在讲述十二年执念时,就知道这个评价来得太迟了。
从史今到安欣,从孟烦了到张九声,他早就用角色在中国影视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现在,那张驴脸终于可以堂堂正正挂进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长廊了。
来源:海边静听的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