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获一级演员职称:从“戏痴”到“一级演员”的光影征途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6 12:56 1

摘要:2025年8月6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正式通过张译一级演员职称评审,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娱乐圈。作为中国内地首位以“演员”身份获此殊荣的男演员,张译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影视工业发展的缩影——从默默无闻的“戏痴”到横跨话剧、电视剧、电影的“国一”级艺术家

2025年8月6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正式通过张译一级演员职称评审,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娱乐圈。作为中国内地首位以“演员”身份获此殊荣的男演员,张译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影视工业发展的缩影——从默默无闻的“戏痴”到横跨话剧、电视剧、电影的“国一”级艺术家,他用角色丈量艺术高度,以低调姿态书写着属于实力派的传奇。

一级演员职称的评选标准极为严苛,需满足“演技封神、代表作获国家级奖项、行业贡献突出”三大核心条件。纵观张译的履历,他完美契合了每一项要求,从《士兵突击》中隐忍克制的史今班长,到《狂飙》中坚守正义的安欣,他塑造的百余个角色跨越时代、阶层与性格,始终以“去偶像化”的表演直击人心。

手握金鸡奖、白玉兰奖、华表奖等重量级奖项,其中《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更实现“影帝大满贯”。作为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超200亿的演员,他推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同时以《三大队》《狗阵》等作品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度。这一职称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对“演员”职业价值的重新定义——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张译用实力证明:真正的艺术高度无需喧哗,只需扎根角色。

张译的表演哲学始终围绕“小人物”展开。他擅长将宏大叙事拆解为个体的悲欢离合,让观众在平凡中看见不凡:

《士兵突击》(2006)“不抛弃,不放弃”的史今班长,是国产军旅剧的经典符号。张译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如颤抖的双手、泛红的眼眶)诠释了军人柔情,让观众记住了一个“哭戏比打戏更动人”的硬汉。

《鸡毛飞上天》(2017)从乞丐到商界巨擘的陈江河,被他赋予市井智慧与时代烙印。剧中那句“鸡毛换糖”的台词,成为改革开放浪潮的生动注脚,该剧豆瓣8.6的高分印证了其现实主义力量。

《狂飙》(2023)安欣的坚守与孤独,被张译演绎出“孤勇者”的悲壮。面对高启强的黑化,他以眼神戏传递绝望中的希望,让观众看到扫黑除恶二十年的沉重代价。

《三大队》(2025)二度斩获华表奖的程兵,是其“警察专业户”的巅峰之作。从意气风发的刑警到沧桑落魄的追凶者,张译用体重变化(暴瘦20斤)、方言口音等细节,构建了一个“执念化身”的立体形象。

业内对张译的认可集中于三点:从《一秒钟》中隐忍的父亲到《满江红》里阴鸷的反派,他拒绝重复套路,每个角色都是一次“灵魂重塑”。导演张艺谋曾评价:“他像一块海绵,能吸收任何角色的复杂性。”既能驾驭《红海行动》的硬核战争场面,也能在《山河故人》中贡献戛纳电影节级别的文艺表演,这种“全能性”在流量明星主导的市场中尤为稀缺。拒绝综艺曝光,专注剧本研读,甚至为角色学习方言、手语(如《一秒钟》中的哑巴角色)。这种“笨功夫”恰是浮躁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张译争议则多集中于“外形局限”。身高178cm、相貌平平的他,早年曾被质疑“不够偶像”。但《我不是潘金莲》中“贾聪明”的滑稽、《狂飙》中安欣的沧桑,证明了他对“非典型帅哥”身份的超越——观众爱的正是这份真实感。

在“叔圈”评选中,张译位列榜首,领先于王劲松、于和伟等实力派。他的成功揭示了行业规律,18年话剧团沉淀、28岁才凭《士兵突击》崭露头角,证明“大器晚成”需要时间的馈赠。拒绝标签化,从军人、工人到反派、警察,不断突破舒适区。擅长捕捉普通人困境,让角色成为时代情绪的载体。

获评“国一”后,张译面临更高期待。业内预测其可能向导演或制片领域拓展,但观众更希望他继续深耕表演。正如《狗阵》中与戛纳获奖导演吕克·贝松的合作,他的国际化视野或将为华语电影注入新可能。张译的职业生涯,恰似他饰演的那些角色——没有天生的光环,只有对职业的敬畏与坚持。当流量泡沫退去,唯有实力永存。

来源:陌上文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