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力是中国电视行业的开创者,她从文艺演员转型为首位电视播音员,职业生涯跨越数十年,影响深远。丈夫吴殿勋去世后,她意外重逢初恋张锐林,并选择再婚,晚年生活温暖安定。然而,在事业和爱情双赢的背后,她始终对儿子怀有愧疚。
沈力是中国电视行业的开创者,她从文艺演员转型为首位电视播音员,职业生涯跨越数十年,影响深远。丈夫吴殿勋去世后,她意外重逢初恋张锐林,并选择再婚,晚年生活温暖安定。然而,在事业和爱情双赢的背后,她始终对儿子怀有愧疚。
临终时,她直言这是一生最大遗憾。这份情感纠葛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沈力的职业生涯结束后,她原本计划多陪伴家人,却在1994年面临丈夫吴殿勋的肺癌诊断。这位长期支持她工作的伴侣病情迅速恶化,尽管沈力安排医疗并亲自照料,吴殿勋还是在当年离世。失去丈夫后,沈力情绪低落,她婉拒儿子们建议的旅行,只愿安静度日。吴殿勋生前希望她找个伴侣,但她当时无意再婚。
三年后,1997年的一次街头购物让她意外遇见分别多年的张锐林。张锐林离婚后移居北京,住所与沈力相邻,两人交谈中回忆起文工团岁月。张锐林以朋友名义开始帮忙家务,从不急于求成。沈力的儿子们见母亲心情好转,便积极推动两人关系。
最终,沈力和张锐林低调成婚,仅邀亲友小聚。此后23年,张锐林的陪伴让沈力重获生活乐趣,她在回忆中称这段婚姻如迟到的礼物。2020年7月28日,沈力在北京因肺癌离世,享年87岁。病榻上,她对儿子们表达了长久的自责,称一生最亏欠他们。这份愧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早年情感抉择和工作压力。但这份心结的源头,还要从她的青春时代说起。
沈力的早年经历与部队生活紧密相连,这段时光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1933年,她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书香家庭,原名沈立环,祖籍江苏苏州。家族曾有清朝官员,但到她时已衰落,她仍受严谨教育影响。1949年,16岁的沈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文工团,从事文艺表演。
她在团中表现出色,负责各种节目,凭借优雅外表和才艺成为焦点。文工团流动性大,随军各地演出,让她见识广阔。在这里,她遇见张锐林,一位年轻演员。张锐林高大能干,两人通过合作渐生好感。因部队纪律,两人保持低调,仅在排练后短暂相处。1950年代初,调动频繁,张锐林去哈尔滨,沈力调武汉步兵学校文工团。
距离遥远,联系中断,这段初恋悄然结束。沈力后转总政歌舞团,继续表演,虽有追求者,她专注事业。1954年,歌舞团东北演出,她意外重逢张锐林。张锐林表达多年等待,但沈力已与舞伴吴殿勋订婚。吴殿勋稳重体贴,两人合作中自然相恋。面对旧情,沈力选择新生活。1959年,她与吴殿勋结婚,生两子,家庭和睦。
张锐林则结婚,但后来离婚。这段初恋虽结束,却在晚年重现,而沈力的职业转变让她在家庭中渐感压力。但这份压力的积累,又是如何让她与家人疏离?
沈力从表演转向播音,开创了中国电视新时代。1957年,她转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次年,北京电视台成立,她被选为首位电视播音员。当时电视起步,设备落后,无经验借鉴。她一人包揽新闻、体育、文艺节目,每天早起背稿,现场直播,一年多高强度运转。她的温柔嗓音和大气形象很快受欢迎。1958年后,电视台扩展,她参与新人选拔,指导赵忠祥、吕大渝等进入领域,这些人成央视支柱。她提出视像意识理念,强调主持人视觉互动,对后辈影响大。
1974年,转编辑岗,编导节目如心灵的歌声,屡获奖项。1983年,主持为您服务栏目,聚焦生活,开播数月收万封信,每月来信超三千。她亲切风格让节目成观众帮手。1988年退休,1995年返聘主持夕阳红,针对中老年,提供实用指导,广受喜爱,被称知心姐。
她坚持观众交流原则,影响康辉、撒贝宁、倪萍等多位主持人。他们视她为榜样。她的努力奠基中国电视播音,获第一滴水美誉。但这份投入也让她家庭时间少,尤其对大儿子教育支持不足,导致他发展受阻。这份遗憾的根源,就藏在工作与家庭的拉锯中。
来源:宁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