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这种真实感强的、揭露历史的电影,日本方面显然是非常关注的。上映第一天,其国内就有了相关报道,紧接着就引发了那些试图掩盖并否认历史的右翼分子的强烈反对。
自从《南京照相馆》上映之后,这部描绘了南京大屠杀时期的作品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可有人看不惯电影受欢迎就算了,还把“煽动”一词冠到了作品头上。
如今电影上映不过12天,就已经拿到了快17亿的票房,评分也非常高,既叫好也叫座。
对于这种真实感强的、揭露历史的电影,日本方面显然是非常关注的。上映第一天,其国内就有了相关报道,紧接着就引发了那些试图掩盖并否认历史的右翼分子的强烈反对。
他们要么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要么觉得是虚报死亡数字,发展到最后,关于这部电影上映的报道消失了。因为他们不敢直面真相。
在这部电影中,当年南京遭遇的灾难不再是一个扁平的符号,也不再是埋藏在记忆中的冰冷的数字,而是真切的现实。
当然,在其中不止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事情,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里面有个日军把城砖撬掉,说要把这些砖带回去建一个纪念塔。
这个细节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确实已经发生了。在日本的宫崎县,就立着这么一个他们国家的第一高塔,名称为“八纮一宇”,意思是统一世界。
他们在占领中国的土地之后尤嫌不足,从南京城墙以及其他名胜古迹上撬下石料,一块块都记满了他们的罪证。到后来,他们甚至把塔名改成了“和平之塔”,显得尤为讽刺。
这样的真实让日本右翼感到恐慌,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删改”历史。他们从控制媒体到改编教材,设置审查机制,试图通过筛选信息、片面叙事来美化、洗白自己的形象。
不仅在日本如此,他们也一直试图通过操纵舆论让中国的群众淡忘过去,让这些真实的、满是疮痍的历史边缘化。
在此目的下,《南京照相馆》越是成功,他们就越是破防。
如今几部记录历史的电影接连定档后,局势也越来越明朗,几大官媒更是下场发声说要铭记历史。
但显然,有些人仍在负隅顽抗,试图扭转局势。
上海一个电台主持人忽然发声,说好的电影应该让大家珍视和平,而不是煽动仇恨,为战争做准备。
然而事实上,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任何夸大的情节,镜头的表达已经非常克制且客观,因为当时参战的日军就是那样的面目。如果为了所谓的“友好和平”,将本就发生的严重的事情往轻的方向描述,那才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当有人在评论区怼她的时候,她的话也非常双标。别的电影就是反战,能够让人珍惜生命,轮到《南京照相馆》了就是煽动愤怒情绪了。
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些人在宣扬类似的观点。
其中就有一个据说是某中学老师的博主,他在视频里提到,现在的日本非常文明,还曾给我国捐过款。
他说日本不会把仇恨往下传递,就比如之前被美国炸过,但他们并没有仇恨对方。
他还说带着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满身戾气、充满仇恨的人。只有爱才能消除恨,家长不应该跟风带孩子去看这种作品。
这些说法千篇一律,从孩子和仇恨着手,用和平充当借口,最终落脚点就在抵制这类电影。但其实这些反应都在导演的意料之中。
在电影首映礼上,导演申奥就曾回答过家长的疑问。他说,如果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看血腥画面的话,可以等孩子长大了再看,因为电影不会消失,会一直存在。
他并不要求所有人都为了什么情怀去看电影,也不需要这样,因为他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
他说,观众看完之后会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一个心存良心的人看到那些暴行,都会感到愤怒。
但他拍摄的目的不是为了激发观众的愤怒,也不是为了激起两国民众的矛盾。而是希望能够在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中争取主动权。
舆论战、宣传战、文化战,并不是只有明面上的冲突,还有暗潮涌动。即便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这方面的争斗仍在继续。
就像之前所说,日本一直以来都在为自己过去的罪行狡辩或掩埋。在当时会买通国际上的主流媒体,压下对其野蛮残害行为描述的稿件,只留下鼓吹正义的文字。
如果这点不行,就把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并且不承认屠戮平民。
到如今,日本教科书上的相关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从他们主动侵略变成中国派率先挑起,再到自卫、反击,两者的形式在其舆论环境中竟然完全颠倒了。
他们的民众除非跳出这个环境,才能从其他渠道认知到事情的真相,但即便如此,也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已经接受洗脑的民众,则始终坚信这段历史不存在。
虽然现在我们国内生活比较和平,但在舆论阵地上,却仍然是针尖对锋芒。可很多人要么在思想上被腐化了,要么不够重视,那在这方面就落后一步
因此申奥在拍摄的时候,尽管是借鉴真实历史写出来的剧本,却像拍摄纪录片一样非常注重真实性。尤其是里面的照片,参考的就是当年被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罪证。
他在里面塑造了一个个心怀大义的小人物,其中传递出来的精神才是电影的精华,而不是前面那些人所谓的“仇恨教育”。
记录历史,铭记来路,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也不是为了煽动战争。
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了在舆论中占据主动权,为了让大家在走出影院的时候,发出“现在可真好啊”的感叹,然后在先辈以鲜血铺就的太平中认认真真地生活,积极地面对一切。
来源:睿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