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王琳在父亲病痛缠身、母亲步履蹒跚时,选择将他们安置在上海一家高端养老院中,转眼间已是7年时间。
所有人一直以为54岁的王琳孤身一人。直到有一次节目播出后,才得知她年过七旬的父母竟在养老院里住了整整7年。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王琳在父亲病痛缠身、母亲步履蹒跚时,选择将他们安置在上海一家高端养老院中,转眼间已是7年时间。
有次节目记录了她冰冷的探望——全程漠然,感觉就像在看待陌生人一般,更像在赴一场煎熬的义务。
节目中她不愿过多谈论21岁海外求学的儿子,但在父母小心翼翼询问外孙时,却语气硬硬的扔下一句:“不清楚,没问过。”气氛瞬间凝固,老两口讨好的笑容一时僵在脸上,不知如何是好。
至于为何会这样?根源埋在她动荡的童年。父母是科研工作人员——母亲为了导弹研究,坚守在基地,父亲踏遍荒原勘测地质,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份伟大的荣誉。可这份伟大,却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安定与陪伴。
王琳称:她5岁时才见父亲第一面,7岁和父母同住,但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有的只是彼此之间的生疏。
她还回忆说:
“17岁那年挨的那记耳光,我至今记得牙齿松动的血腥味和耳鸣声。”自从那天后她便向父母宣告:“你们再碰我一下,我就还手。”从此,她靠着演戏闯荡天地,与父母之间亲情的纽带彻底断裂。当父母老去时,她选择用物质尽孝而非陪伴在父母身边。
她把父母安置在高端养老院,两室一厅的明亮房间,24小时专业护理看似体面,却难以掩饰她与父母之间那股淡淡的疏远。
父母守着顶级养老院的套房,望向窗外时,内心是否后悔错失了她的成长?
探望结束后她迅速离开,瘦弱的父亲目送着女儿的远去,满眼的凄楚。子女缺席的赡养就像华贵的金丝笼,缺了名为“家”的温度。
这一幕深深刺痛着无数人。据民政部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近2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当养老逐渐成为刚性需求,亲情的分量能否用金钱衡量?
节目揭露了一个残酷现实:童年缺失的爱,终将成为了暮年难以愈和的伤口。养老院的温饱周全,永远无法取代儿女一句“爸妈,今天还好吗”。
有人说她冷血无情,殊不知她给出的,已是被父母伤透后仅存的努力——她把自己从父母那从未得到的温情,同样也未能给予父母。
血脉至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场迟来七年的探望,不过是他们为各自选择付出的代价。
若父母早知今日的孤寂,当年可会放下工作多抱抱那个年幼的小女孩?
您觉得王琳这般对待父母对吗?如果换作您,会选择原谅,还是像她一样敬而远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实想法。
来源:忆秋娱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