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和伟,作为现在叔圈的顶流之一,竟然不“珍惜”自己的口碑,还想要进一步突破演技。
于和伟,作为现在叔圈的顶流之一,竟然不“珍惜”自己的口碑,还想要进一步突破演技。
可54岁的人,还能在娱乐圈红几年?
接点儿适合的角色,再营销一波,这不妥妥的赚钱嘛。
可这一次,他偏要向唐国强发起挑战,让整个娱乐圈看到:角色可以不看脸,而是完全靠演技塑造。
演员是需要演技的,但在很多情况下,身材、脸蛋也是演技的一部分。特别是扮演知名人物,外形甚至超过演技和名气。
就像2011年古装剧《楚汉传奇》选角色,本来导演都不想看何润东。可奈何选来选去,只有他的身材外貌最符合西楚霸王的设定。
而这种很吃外貌的演员选择,在“毛主席”的选择上,特别突出。
从古月到王霙,哪个不是跟毛主席长得有几分相似的?
哪怕是后来的王仁君和唐国强,扮上了相,看起来也像回事。
尤其是唐国强饰演的主席,简直是深入人心,观众都觉得他演活了人物。
他眉宇间的沉稳气质,谈笑风生中克制和洒脱,将主席的形象塑造的很好。
唐国强的演绎,外型的相似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他的阅历和沉淀撑起了这个人物。
唐国强很早就踏入演艺圈,积累的演艺经验,带给他丰富的技巧去处理角色。
而多年的人生阅历,让他能够很好的把控情感,理解人物内核。
可以说,他演艺的形象深入人心,后辈们饰演毛主席,也或多或少会参考他的角色处理,这样少走很多弯路,主打一个安全可靠。
不过这样也意味着,演员容易缺少个人风格。不同的作品,走出的形象,却是千篇一律。
可是毛主席经历了中国的变化,思想一直跟着时代转变,又怎么会是一个模子呢?
这次于和伟接下了《伟大的长征》这部戏,饰演长征路上的毛泽东。
他就决定,演绎上要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于和伟饰演毛主席,其实是没有什么先天优势的。不少网友都不看好他,说看起来就不像,完全没有那种气质。
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人物,他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
况且扮演毛主席的人物,前有古月、唐国强,对比演员实力都太强了,于和伟能行吗?
开机仪式上,于和伟还是很有诚意,穿着简单的旧衣服,扮相上身,确实有几分长征的气质。
额头的发际线,显然是经过了认真打理。
下颌轮廓都瘦出来了,看上去,真有几分毛泽东的气质。
镜头抓拍到了他紧锁着眉头,似乎正在思考事情。
眉宇间流露出的淡淡哀愁,确实贴近长征时的毛泽东——要从青年思想家转变为领导者,他正处于转型期。
只是他的外貌,距离毛泽东,还是很遥远。
在外形不够好的情况下,只能靠着演技,尽可能去弥补。
于和伟出道这么多年了,在影视圈摸爬滚打的他,积累了不少演艺经验,演技得到了极大加成。
他从“刘备”到“陈独秀”,跨度很大的角色,在他的驾驭下,都能完美呈现。
这次制作团队能够找到他,肯定也做了心理准备,认为他可以挑起大梁。
为了筹备《伟大的长征》这部电视剧,主创团队先后“重走长征路”采风,总行程近两万公里。
各地的部门打理支持,指导剧本创作,团队搭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这样一个认真负责的制作团队,能够选中于和伟,想必也认定他能够演活人物。
而于和伟骨子里的倔劲儿,也让他宁愿冒着被批评的风险,也要接下这个角色。
他一直拼着一口气,才从默默无名,坚持到了现在。
于和伟成名的时候,已经很“老”了。
相比起其他人早早成名,在电视剧里还能演个霸道总裁,但年轻时候的于和伟,却一直在为生计奔波。
从小他就苦,三岁父亲去世,靠着喝姐姐奶水长大。
妈妈是家里赚钱的顶梁柱,靠着卖红薯的钱养活了九个孩子。
想读书,可是钱不够怎么办?
姐姐直接卖掉了孩子的钢琴,给他凑学费。
4000多块钱,在当年不是一笔小钱,家人之间的托举和成全,温暖了于和伟。
在成名之后,他也第一时间报答兄弟姐妹的恩情,掏钱一点都不心疼。
对于普通人,苦难是一种经历,对于演员,苦难也是一种财富。
于和伟从《巡回检查组》演到《觉醒年代》,每一次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靠的就是多年磨练的演技,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丰富的阅历和苦难的沉淀,让他能够洞察人物的细微情感,把控人性细节,将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
他追求的不单是钱,更是个人的进步。这样一位演员,面对《伟大的长征》的邀请,不可能拒绝的。
相信他也做足了准备,迎接这次挑战。
目前《伟大的长征》剧组已经开机,于和伟出演毛主席,你们看好他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木乔简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