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大火,作家崔成浩急得跳脚,直言:别带孩子看,会毁三观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6:45 1

摘要:8 月的南京影院有点特别。下午三点的场,观众席里既有白发老人带着老花镜,也有父母牵着红领巾的孩子。当片尾今昔对比的南京街景亮起,全场掌声雷动,有个穿校服的男孩抹着眼泪说:"原来中华门城墙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8 月的南京影院有点特别。下午三点的场,观众席里既有白发老人带着老花镜,也有父母牵着红领巾的孩子。当片尾今昔对比的南京街景亮起,全场掌声雷动,有个穿校服的男孩抹着眼泪说:"原来中华门城墙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这部上映 11 天票房就冲破 16 亿的电影,正以每天新增数百万观众的速度,让更多人知道罗瑾和吴旋的名字。这两个 80 多年前的年轻人,一个是照相馆学徒,一个是普通市民,却用一本藏在厕所墙洞和佛像肚子里的相册,在南京审判庭上钉死了战犯谷寿夫的罪行。

如今这本标注 "京字第一号证据" 的相册,静静躺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015 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就在观众为影片里 "暗房即战场" 的镜头落泪时,作家崔成浩在社交平台急得直跳脚。他说这种电影会毁掉孩子三观,还拿德日举例,说人家 "不学仇恨才富强"。

这话听着耳熟,翻翻他过去的发言记录,这位自称 "卖泡菜的" 博主,早有过编造 "犬决" 谣言、发布恶意 P 图的前科。只是这次,他的言论撞上了 1658 万观众用脚投票的现实 —— 影片在南京的排片占比 42.7%,观众满意度 88.5 分,创今年新高。

崔成浩大概没看过电影里那个细节:15 岁的罗瑾在显影液里看到日军暴行照片时,手抖得像筛糠,却还是偷偷多印了 30 张。这些照片后来成了审判谷寿夫的铁证,让那个叫嚣 "没有屠杀" 的战犯哑口无言。

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说得好:"电影里的暗房不是要培养仇恨,而是告诉孩子,普通人在黑暗里也能守住光明。"

至于他说的德日教育,不妨看看真实情况。德国中小学每学期都有集中营实地教学,日本却把 "慰安妇" 改写成 "慰安设施"。前者用反思获得尊重,后者因回避遭到持续抗议。

《南京照相馆》里那个穿和服的日本记者最终交出胶卷的情节,恰是在说:正视历史才是和解的前提。

影片里有句南京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斗。"

导演申奥说,选这句是因为当年很多孩子就是唱着它被杀害的。现在南京小学生都会唱,不是为了记恨,而是要记得 ——1937 年冬,这座城市有 30 万个名字没能等到春天。

到现在为止,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 26 位。他们中有人每周都去纪念馆做志愿者,说 "我们活着,就是要让崔成浩们闭嘴"。

而《南京照相馆》的票房数字还在跳动,像一台时光打印机,把那些差点被遗忘的名字,重新印在当代人的记忆里。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