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反拐题材剧里,迪丽热巴的警服造型和王艺哲的短发特勤形象被讨论得比案件还热闹。
《利剑·玫瑰》热播让“女演员颜值”的话题又被翻出来炒。
这部反拐题材剧里,迪丽热巴的警服造型和王艺哲的短发特勤形象被讨论得比案件还热闹。
但咱就是说,盯着演员脸盘子评头论足的时代是不是该翻篇了?
迪丽热巴浓颜系长相确实给角色加了buff。
弯着腰和小女孩对话那场戏,高挺鼻梁在顶光下投出的阴影,愣是把关切表情刻出雕塑感。
但转型成功的核心真不是那张脸,是多年偶像剧积累的共情能力。
对比她之前在《公诉精英》里被吐槽“美艳检察官出戏”,这次成功在于微表情处理——听到受害儿童遭遇时下眼睑的颤动幅度,比《三生三世》时期精准了三个段位。
王艺哲的案例更值得玩味。
同样是新疆籍演员,偏淡颜系长相反而成了优势。
执行任务时抿嘴绷出的法令纹,配合天生下垂眼型,把基层民警的疲惫感演活了。
这让人想起《扫黑风暴》里的吴越,顶着黑眼圈素颜上阵,照样把副局长演得入木三分。
演员和角色的适配度,真不是靠浓颜淡颜简单区分的。
业内选角早就不是“看脸下菜碟”了。
去年《狂飙》里高叶凭借大嫂角色爆火,单论五官精致度她在娱乐圈排不上号,但抽烟时微微抬下巴的微动作直接封神。
数据也佐证这点:艺恩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现实主义题材选角时,制作方对外形贴合角色需求的关注度首次超过流量指数。
不过颜值争议背后藏着观众的认知惯性。
看到迪丽热巴穿警服就条件反射觉得“太漂亮不像警察”,本质是固化思维作祟。
真实警队里不乏颜值出众的女警,《守护解放西》里的刘曦钧就是个例子。
影视创作需要打破这种偏见,就像当年海清演《红海行动》女兵,用战术动作的利落感消解了观众对她“媳妇专业户”的刻板印象。
说到底,演员外形是角色塑造的催化剂而非决定剂。
看看隔壁《漫长的季节》里李庚希演沈墨,顶着清纯脸演杀人犯,前期越人畜无害后期越让人脊背发凉。
与其纠结女演员长相重不重要,不如关注她们能不能把角色焊死在身上。
下次看见漂亮女警别急着吐槽“太假”,先看看她掏警官证的动作是不是比真警察还利索。
来源:克里谈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