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塑造城市新名片摘要:今年,上海首次于“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之际举办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以“漫动City,High翻一夏”为主题,掀起盛夏狂欢。首届国际动漫月将为上海带来什么?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为读者解析其中要义。
今年,上海首次于“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之际举办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以“漫动City,High翻一夏”为主题,掀起盛夏狂欢。首届国际动漫月将为上海带来什么?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为读者解析其中要义。
三大顶级漫展首次联动
“在去年年底调研走访、和策划今年的第二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时,我们就注意到了,在上海有三大顶级漫展。分别是CCG EXPO(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Bilibili World(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与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三大漫展的举办时间刚好是由7月至8月,于是,将三大漫展联动并首创‘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的想法应运而生。”上海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处长居新平向劳动报记者表示。
“CCG EXPO”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人气超高的动漫游戏综合展会之一,“Bilibili World”以及“ChinaJoy”更是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ChinaJoy”已从单一的游戏展会发展为汇聚科技创新与数字文化的全球顶级综合体。
“今年,我们首次让三大漫展联动举办的同时,还做了一个尝试,即首次推出三展联动的联票。尝试以‘票根经济’撬动消费大市场,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喜爱二次元的客群,来到上海。”居新平告诉劳动报记者,而三展由7月延续至8月,更是吸引二次元爱好者反复多次来到上海,逐一观展并现场感受用前沿科技所打造的极致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三大顶级漫展首次联动,总观展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这场由“文化+科技”“本土+国际”“经典+潮流”、贯通“文旅商体展”的超级盛典,刷新上海动漫展会活动规模纪录,也成为了国家文化消费新动能与上海城市软实力深度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
“时间跨度的连接,将三大漫展进行依次串联,让上海这座城市人气居高不下。‘二次元经济’和‘文化消费’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城市IP。”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表示,展会现场的人头攒动,正展现了文化发展背后的强产业链延伸。
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推动中国原创动漫发展
上海是中国动漫的发祥地之一。上海这座城市的二次元基因可追溯到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诞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更以《大闹天宫》《哪叱闹海》等作品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成为国际动画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1980年《铁臂阿童木》通过上海电视台引入,培育了首批二次元受众。
居新平指出,而在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期间,推出了多部沪产动漫IP作品,包括7月首映的由看东方动漫、灵鼠动漫与幻维数码联合出品的网络动画作品《缔灵爱之默水玲珑》,以及8月上映的《中国奇谭》系列首部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而在展会现场,对动漫人物cosplay的展示中,大量Z世代客群不再局限于日本动漫或是欧美动画中的人物,而包括哪吒等中国电影角色、以及米哈游自研的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热门头部国创动画IP《天官赐福》等中的人物角色,都被大家喜爱和展示。如今,中国动漫作品正以独特的东方美学征服世界。
“在打造二次元‘痛’城之时,这些国产动漫IP作品的陆续推出,让潮流青少年客群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推动国产动漫IP由‘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走向全球市场。三大顶级漫展不仅仅是‘舶来文化’,更是推动中国原创动漫游戏文化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居新平表示,上海正通过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向全球宾客展示上海文化和上海“智造”成果。进一步巩固上海在全球动漫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亦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开辟新路径。
吸引全球青年涌入上海
“全球青年涌入上海,上海也在引领全球潮流文化发展。”劳帼龄表示,文化自信的背后,是上海相关产业从设计到制作的全面发展,大量游戏产业在沪形成集聚,技术优势和海派文化互相融合,人工智能能新技术的加持,形成新的“联动经济”。
国际动漫月的意义远不止于产业层面,它更关乎全球文化话语权的重新分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特聘教授徐剑指出,上海通过举办国际动漫月,实质上是参与全球文化秩序的重构。这一盛会将吸引全球顶尖的动漫创作者、IP孵化平台和行业专家齐聚黄浦江畔,促进东西方动漫文化的深度对话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有望成为东方动漫文化的国际传播枢纽,改变全球动漫产业的地缘格局。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从用户增长到代际融合,二次元消费已经从小众爱好发展为消费新趋势。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2.1亿激增至2025年的5.26亿,实现近1.5倍增长。当前用户群体横跨80后至10后四代人群,形成多代际融合的生态结构,推动二次元文化突破圈层成为主流消费趋势。产业扩张效应显著,2024年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达近6000亿元。
徐剑指出,上海要真正跻身全球顶尖城市行列,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国际动漫月的举办,正是上海塑造“全球青年潮流都市”城市形象的战略之举,这一举措将从根本上提升上海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产生显著“节庆效应”
“除了三大顶级漫展,今年,上海文商旅地标——豫园商城首次携手‘B站’国创动画,于盛夏开启了一场为期46天的‘豫园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走访调研时,我们漫步其中,穿越古今,感受传统文化地标与二次元破壁共舞新潮。”居新平透露,此番于上海老城厢展现次元交融“痛城”奇观的同时,亦带来约3成的客流增长和销售增幅。
从经济数据来看,二次元“痛”文化正持续激活消费活力,带动上海文旅预订、酒店消费高增长。号称“中国秋叶原”的“上海百联ZX”附近美食、酒店搜索量更是环比明显上涨。
居新平表示,目前,包括“上海百联ZX”“静安大悦城”等在内,上海已有15家二次元主题商场,全城联动,产生显著“节庆效应”,通过举办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塑造城市新名片。
劳动报记者还了解到,8月8日至10日,小红书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将登陆复兴岛。期间,复兴岛上的8万平方米空间将因地制宜,与经典的游戏、二次元动漫场景有机结合,为游戏二次元爱好者带来沉浸式游玩体验。届时,复兴岛将变身为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
“不单单是时间跨度的连接,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更在空间领域实现全城联动。‘票根经济’的溢出效应,形成了千亿规模的消费狂欢。”劳帼龄表示,覆盖暑期档的‘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加大对二次元‘痛’文化的持续培育、形成一个长效的IP运营机制,在不久的将来,使之成为全球认可的城市名片。
头图: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ChinaJoy”等顶级漫展人气居高。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