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少华的师承在相声界一直都有争议,比如马三立就认可杨少华的师承,并在编写相声家谱的时候,将杨少华写到了寿字辈名家郭荣启名下,而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就不承认杨少华的辈分,坊间传言杨少华的儿子杨议想要拜师马志明,马志明却直接回怼: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让了,算是表明了
杨少华的师承在相声界一直都有争议,比如马三立就认可杨少华的师承,并在编写相声家谱的时候,将杨少华写到了寿字辈名家郭荣启名下,而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就不承认杨少华的辈分,坊间传言杨少华的儿子杨议想要拜师马志明,马志明却直接回怼: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让了,算是表明了态度。
杨少华究竟算不算郭荣启的徒弟,其实这事主要看郭荣启的态度,杨少华在访谈的时候,曾经说过郭荣启是自己的老师(老师也就是师父,苏文茂也一直称常宝堃是自己的老师),但在另一些访谈节目中,杨少华也直言自己没有拜过郭荣启,只不过打打旗号。
郭荣启对于杨少华的态度,也有一些证据,有人曾经对郭荣启说杨少华在外面打郭荣启的旗号,说是郭荣启的徒弟,想来告状之人是不认可这事的,告诉郭荣启也是让郭先生阻止这事,但郭荣启先生却说道:他家里穷,养家糊口也不容易。算是默许了此事,但也似乎说明杨少华并不是自己的徒弟,只是让他用用这个旗号。
关于郭荣启和杨少华的关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郭荣启当年在启明茶社工作,名噪一时,而杨少华和启明茶社老板常连安的公子常宝霆关系要好,在常连安的引荐下,杨少华提出拜师郭荣启,对于常连安的面子,郭荣启不好意思拒绝,便应承下来了,按照当时相声界的规矩,拜师需要摆知,但由于杨少华家里穷,没钱摆知,这事便被无限期搁置下来了,如果杨少华能凑钱摆知,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师承不清的问题了。
坊间也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郭荣启一开始并没有看上杨少华,只是碍于常连安的面子没有拒绝,而当时郭荣启自己已经是腕了,他自己有一辆人力三轮车,用于在家和茶社之间通勤,作为成名的腕,不方便自己蹬车,于是卖常连安的面子,让杨少华给自己蹬三轮,打杂,顺带给杨少华点外快补贴家用,杨少华在回忆的时候,也提到过郭荣启堂会的时候,自己帮忙拿东西,这种说法应该是靠得住的。
到了解放后,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天津曲艺团有人揭发郭荣启解放前有资产阶级的剥削思想,雇佣人力车司机,在当时这种事情是非常严重的,于是有人给郭荣启出主意:你就说杨少华是你徒弟,徒弟和师父在一起,爷俩蹬三轮去剧场,没毛病吧?你这么大年纪了,让小伙子蹬也是天经地义。为了不挨批斗,郭荣启迫于形势,便这样说了,而这番说辞也为郭荣启免去了不少麻烦。
按照这个说法,郭荣启的承诺只是迫于形势,单从艺术传承来说,郭荣启的能耐是业内顶尖的,徒弟常宝霆、谢天顺的能耐水平也不错,都是自己指点过的,而杨少华的风格则很多都是野路子,并没有在艺术上从郭荣启那里学到什么,加上杨少华认马三立为义父,和马家关系走的很近,而郭荣启则和马三立一直不对付,这也使得杨少华和郭荣启并没有像师徒一样,建立深厚的感情,或者说杨少华根本也没有尽到徒弟的本分,因此相声界才会对杨少华的师承产生质疑,反过来,如果杨少华三节两寿去看望郭荣启,照顾师父,也许这些所谓的师承争议就不会有了。
来源:且行且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