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下坐着不到200个观众,有一半是冲着话剧《温暖的味道》来的,另一半压根不知道台上那个女人是谁。她演得很认真,谢幕时鞠躬很深。散场后,有观众小声说:”这个演员好眼熟,是不是巩俐?”
周显欣最近一次露面,是在南京的一个小剧场里。
台下坐着不到200个观众,有一半是冲着话剧《温暖的味道》来的,另一半压根不知道台上那个女人是谁。她演得很认真,谢幕时鞠躬很深。散场后,有观众小声说:”这个演员好眼熟,是不是巩俐?”
不是巩俐。是那个被叫了20年”小巩俐”的周显欣。
2002年,26岁的周显欣站在《周渔的火车》剧组里。导演指着她对巩俐说:”你看,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是她第一次做替身。
也是她最后一次甘心做别人的影子。
从那时起,周显欣就在拼命撕掉身上的标签。 20年了,她还在撕。
1976年,周显欣出生在贵州贵阳。父亲是高中数学老师,母亲在文工团跳舞。按照父亲的规划,她应该读医科,当医生,拿铁饭碗。
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周显欣读了5年,每一年都在想:我为什么在这里?
大学期间,她偷偷参加选美比赛。获奖那天,她站在台上,灯光打在脸上,台下掌声雷动。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毕业后,周显欣被分配到广州制药厂。月薪3000,五险一金,同事羡慕得不行。她却每天盯着墙上的时钟,数着下班的分分秒秒。
工作半年后,她递交了辞职信。
厂长愣了:”你疯了?这是铁饭碗!”
“我不要铁饭碗。”周显欣的声音很轻,”我要自由。”
2001年,25岁的周显欣揣着3万块钱到了北京。报考中戏那天,她排了6个小时的队。前面的考生都是科班出身,聊的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她一句都听不懂。
但她考上了。以第三名的成绩。
中戏的老师说:”这女孩有天赋。长得也好,像巩俐年轻时候。”
“像巩俐”,这四个字成了她的标签,也成了她的枷锁。
做替身的那段时间,周显欣每天凌晨5点起床化妆。化妆师要在她脸上涂涂抹抹3个小时,让她看起来更像巩俐。
“有次拍一个背影镜头,我站了整整一下午。”周显欣后来回忆,”导演说,观众绝对看不出来这不是巩俐。”
她没有高兴。反而觉得屈辱。
不是因为做替身丢人,是因为她快忘记自己是谁了。
2009年,周显欣接到了《高考1977》的女主角。那是她第一次不用演别人,可以演自己。
电影上映后,她拿了华表奖。记者采访时问:”现在还有人叫你小巩俐吗?”
“还有。”周显欣笑得有些苦涩,”可能一辈子都会有人这么叫。”
她接过很多戏。《誓言无声》、《红粉世家》、《觉醒年代》。每一部都演得很好,每一部都不温不火。
有制片人私下说:”周显欣演技没问题,长得也漂亮,就是缺点运气。”
运气。这两个字,比”小巩俐”更让她无力。
2016年,40岁的周显欣生下儿子。有记者问她:”会不会后悔当初放弃医生的工作?”
她想了很久:”医生救人,演员救心。都是在救赎。”
“那你救赎了自己吗?”
“还在救。”
如今的周显欣,48岁了。她还在接戏,还在演话剧,还在证明自己不是谁的替身。
朋友劝她:”要不考虑转行吧,做制片人,当老师,都比现在强。”
她摇摇头:”我还没演够。”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周显欣是个异类。她不刷榜,不买热搜,不炒作。她只是安静地演戏,等待着那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春天。
有人说她傻,放弃铁饭碗去追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有人说她倔,明明可以躺在”小巩俐”的标签上吃一辈子老本。
但周显欣知道, 有些路一旦走上了,就再也回不了头。
她不后悔。
因为真正的演员,从来不是为了红而演戏。而是为了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自己。
哪怕观众席上只有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来源:腾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