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绝顶聪明,一针见血揭开了某些日更伪作家的画皮,说得真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7-07 04:32 1

摘要:三生悠闲讲述生活故事,分享感悟,只作原创。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您分享交流,后会有期更长久!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抡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

郭德纲说相声时引用的这句江湖老话,如今用来形容头条上那些日更伪作家,再合适不过——他们既不是穷人,也不是有钱人,就是一群专门在手机屏幕上把玩键盘的文字混子。

01 日更家常馊饭,把读者脑袋当泔水桶

打开头条,满屏都是《我家那点破事儿》《邻居王婶的第三春》《胡同口张大爷的狗血往事》……这些伪作家深谙“越俗越爆”的流量密码,把家长里短那点破事儿嚼碎了吐,吐完了再嚼。

郭德纲说得好:“这帮人写东西就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还非说是祖传的。”

更绝的是他们有独特的创作秘诀:

把昨天菜市场的见闻掺点油盐酱醋,就能炮制出《从一颗白菜看人生百态》。

把隔壁夫妻吵架偷录下来,改头换面变成《当代婚姻启示录》。

这哪是写作?分明是把鉴别能力低的读者,当成了消化馊饭的泔水桶。

02 流水线作业,垃圾文字批量生产

这些伪作家个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坚持日更就像“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上午发《我的悲惨婚姻》,中午更《婆婆的十大罪状》,晚上再来篇《老公的臭袜子引发的思考》。

郭德纲点评得很到位:“他们写文章比拉屎都勤快,就是质量还不如屎。”

最令人叹服的是他们的创作效率——用“三句话分段法”把200字抻成2000字的阅读时长。靠“万能模板”一小时炮制三篇。

遇到没素材时就《重读昨天文章有感》,把自己的那点破事再拿出来说道一番。

这哪是创作?分明是垃圾文字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工。

03 精准定位,专门欺骗收割老实人

他们深谙“三分写,七分哄”的生意经,把自己精心打造成普通大众一员的人设。标题必定是《看到最后我哭了》《转发后老公回心转意》。结尾必定是“同意的点赞”“说到你心坎里的请打赏”。

郭德纲说这类人:“站在村口拿大喇叭喊‘快来看啊,我这有文化’,走近一看是卖耗子药的。”

最损的是他们的变现套路:先写《我为什么辞去百万年薪》,再卖《写作变现课》。先发《被家暴的十年》,再开《情感疗愈班》。

这哪是分享?分明是设局下套,专骗那些心地单纯的老实人。

04 黑心钱赚得理直气壮

面对质疑,他们振振有词:“存在即合理”“人间烟火就是最好的流量”“群众喜欢就是硬道理”。

郭德纲对此有个妙喻:“这就好比往包子馅里掺纸壳子,还说‘吃不死人就是好包子’!”

更荒诞的是他们有自己的创作理论:

“文学本就该来源于生活”,所以可以照搬邻居家吵架。

“真实最有力量”,所以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那点破事写八百遍。

“坚持就是胜利”,所以可以坚持三年每天写同样的内容。

这哪是文学创作?分明是把文字当成了诈骗的工具。

郭德纲的眼睛真亮,看穿得恰是这些日更伪作家们的丑态,他们像极了天桥卖假药的,先敲锣打鼓吸引围观,再靠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人掏钱。区别只在于,假药吃多了伤身,他们的馊饭吃多了伤心。

“沾酒不醉是喝的少,见字不痒是见得少。”

可当满屏都是这些文化混子、伪作家日更泡制的馊饭,读者终有一天会明白,他们不是在创作,而是在犯罪——用文字诈骗,用情怀行骗,把文学变成了最下作的买卖。

来源:三生悠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