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思考的创作者就是最小单位的艺术流派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7-07 00:33 1

摘要:二刷艺术学院,一部仅凭手绘动画风就会让我狠狠怜爱的影片。很庆幸有影迷在主创连线环节追问了电影的背景设定,这才让我脑海中朦胧的感触随着那个陌生年代的浮现逐渐清晰起来一九九四,一个符合人们对上世纪物质生活的刻板印象的年份,却又不止如此:这是影史神作层出不穷的一年,

二刷艺术学院,一部仅凭手绘动画风就会让我狠狠怜爱的影片。很庆幸有影迷在主创连线环节追问了电影的背景设定,这才让我脑海中朦胧的感触随着那个陌生年代的浮现逐渐清晰起来一九九四,一个符合人们对上世纪物质生活的刻板印象的年份,却又不止如此:这是影史神作层出不穷的一年,是外来文化极为汹涌澎湃的时期 最初,没意识到背景盲区的我,惊讶于电影观感堪比《好东西》,那些健康的批判性吸收让我怀疑复古只是一种噱头而内核早已金蝉脱壳;或是感到悲哀:如果它真的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环境,那么三十余年来艺术工作者们都没有等到改革开放般盛大的春天。九十年代的大家尚在追问艺术的本质,但这类思考却最终湮没于那个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然而,当一个年代与我们渐行渐远,远到单是本身的气质就能作为卖点时,就该电影而言,我们为情怀买单的同时也极易低估该背景下创作者的认知:他们不是观众思维定式中时代氛围的被动产物,而是特定条件下保持清醒的思考者 有没有察觉,片中两位女性虽然色彩迥异,但共性是从不忽视个人感受:高红将每股情绪化作观点极致输出,郝丽丽则如静水深流,始终默默遵循着内心的指引感知力永远是艺术认知的重要成分。那个年代并未形成可资借鉴的成熟范式,创作者们需在思想解放的狂潮与价值迷茫的漩涡中探索,如此背景下直面内心与剖析自我的能力尤显超前。虽然未见她们的作品,但其敏锐与感性已是最好的见证与这种自我观照互为镜像,男性角色则重点表现了对于外界的态度。容易在模仿与反叛间摇摆的时代下,我认为他们很珍贵地保持住了创作中的主体性:无论是用调侃解构各种主义,还是以戏谑姿态模仿西方思潮,都彰显了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质疑能力 达达主义、构成主义、极简主义、至上主义......片中好几次出现了走马灯般闪过的西方思潮但导演却无意深入,最终通过图三主角的想象呼应图二开篇被划坏的画,从而回答了对艺术本质的叩问。个人认为这不失为一笔巧思:即便作品最初免遭破坏,主角也会在思想嬗变后否定原作。但这幅象征着思考结果的画的归属已不再重要,因为创作者本身就是最小单位的艺术流派 末尾揭示角色未来的彩蛋,大抵会被嘲为当代艺术生选择理想放弃面包后饿死前的终极幻想,但在那个时代或许是成立的。片中辛辣的调侃至今仍具生命力,未必是停滞的证明,只不过镜头捕捉的本就是一群最具思想锋芒的灵魂 或许当下命题的解法依然没有改变: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从生命中再创造生命。真正的艺术永远诞生于最本真的思考之中 #艺术学院1994[话题]#

来源:正派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