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亲自下场,不打码不拐弯,直接在社交平台扔下一连串实名控诉,把自己和经纪公司银河酷娱之间积压了大半年的恩怨彻底摊开。
2025年夏天的内娱,安静了不到三天,就被赵露思点了个炸。
她亲自下场,不打码不拐弯,直接在社交平台扔下一连串实名控诉,把自己和经纪公司银河酷娱之间积压了大半年的恩怨彻底摊开。
不是那种艺人发个模棱两可的声明、留个“感谢曾经”的体面,而是货真价实的撕破脸,不留余地。
她说,公司在她患病期间强行划走205万元赔偿金,还用合同压她保持沉默,甚至偷偷让她财务签了不明不白的账单,把原本属于她的工作室“掏空”,然后转头取关她、切断合作。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只是又一场“艺人与公司闹解约”的常规剧情。但很快,事态就拐了个弯。
因为赵露思这把火,不仅把银河酷娱烧了,还顺手点燃了行业老底。尤其是乐华娱乐——以及他们的一哥:王一博。
这不是赵露思针对谁,而是当她把“头部艺人被公司吃干抹净”的逻辑说透之后,王一博的那点“顶流困局”,就藏不住了。
先说赵露思这边。
在她控诉的那套操作里,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她生病住院,公司不是来问候,是来算账的。不是想着艺人怎么恢复工作,而是想着怎么让她“闭嘴”,然后悄悄把她的工作室架空。
注意,这不是小艺人,她是银河酷娱旗下独一档的王牌。
网上有人扒出,她一个人贡献了公司超80%的营收,虽然这个数字没法百分百证实,但放眼银河酷娱那条艺人名单,能叫得出名字的,就她一个。这个八成估得不高。
可即便如此,她仍然说走就被抛弃,说撕就被压制。
这不是她“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
也就是那种:艺人用流量养公司,公司却不给艺人主权。
说到这儿,王一博也就顺势被“点名”了。
作为乐华娱乐的王牌艺人,王一博不只是“红”,而是那种能让整个公司股价都跟着起伏的战略资源。
据2024年乐华财报,他一人就贡献了公司60%以上的收入。
但吊诡的是,这么大体量的艺人,至今没能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从品牌活动、商务合作到影视资源,全都得通过乐华的中台来安排,他手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
别说什么自选剧本、挑剧组,连发个动态、做个采访都可能得“请示”。
外界传言他成立的“YIBO-OFFICIAL”其实只是官方资讯平台,实质操作权还在公司那边。等于是他自己养了一个公司,还要听这个公司的话。
跟赵露思的局面,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
赵露思是撕了,公司翻脸。
王一博是稳着,公司不说话,但资源和独立性早就被按得死死的。
这才是赵露思事件“炸出来”的重点:原来哪怕是顶流,也可能只是公司赚钱的工具人。
如果说赵露思的“被架空”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么王一博的“困局”则是那种笑着赚钱,心里清楚但没得选的无力感。
乐华不是不清楚他的商业价值,但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放权,只想继续让他“代替公司发光”。
而赵露思,是选择了反抗。
她可能会付出代价——资源流失、合作终止,甚至真的会面临所谓“行业冷处理”。
但她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
与其死在公司手里,不如摊开了讲,看谁先倒下。
这背后,其实也映射出当下整个娱乐行业对“人”的态度。
艺人红了,不是被当合作伙伴看,而是被当“印钞机”对待。
你赚钱,公司吃肉;你生病,公司追债;你不听话,公司直接断网删号送你下班。赵露思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共鸣,不是因为她控诉得多详细,而是因为太多艺人心里都在想:
她说的,可能就是我不敢说的。
这时候,杨幂的老微博又被翻了出来——“有本事杀死我,杀不死等我变强大。”
这句话当年看是“中二”,现在看真是预言。
她当年也不签唐人、自己开工作室、对抗潜规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现在终于能完全掌握自己资源走向,主演+制片+代言+IP运营,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全是她说了算。
这就是艺人与公司之间最终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合作、不是依附。
赵露思这次撕破脸,其实就像当年的杨幂一样,虽然当下很狼狈,但如果挺过去了,她就赢得了人生里的“主权”。
她现在站出来,也不光是为了控诉,而是重新为自己争取空间。
哪怕没有合同在手、没有资本加持、没有粉丝团操盘,她就靠一句话、一封长信,把整个舆论场扯到光里。
也许短期她会更难熬,但从长远看,这一仗,她打得很值。
王一博还没“撕”,但他有没有想过“撕”,外人不知道。
但他该清楚,等哪天他的商业价值被稀释了,公司会不会也像赵露思那样,直接把人“踢出车外”。
赵露思今天说的是她的故事,但明天可能就是别的艺人的预演。
在这个行业里,合约只是个表面,“权力结构”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那只手。
愿赵露思真的能撑过去,把这场官司打成自己的分水岭。
也愿其他像她一样的艺人,早日拥有自己的“工作主权”。
不是靠公司红,而是靠自己硬。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