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现在看到“方琼”这两个字,可能要愣几秒——这是谁?她干过什么?但只要你年纪够大,或者哪怕只是十几年前常看电视,你就会记得那个端庄、利落、笑起来像个邻家姐姐的主持人。她就是“方琼姐姐”。
很多人现在看到“方琼”这两个字,可能要愣几秒——这是谁?她干过什么?但只要你年纪够大,或者哪怕只是十几年前常看电视,你就会记得那个端庄、利落、笑起来像个邻家姐姐的主持人。她就是“方琼姐姐”。
问题是,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你去网上搜,几乎“查无此人”。
不是她没消息,而是她彻底从主流视线里“消失”了。这比糊更难受。糊了还有个排名,至少有个存在感;而她是被系统性“遗忘”了。某种意义上说,比“凉”更凉。
方琼的出身不算亮眼,草根家庭、没什么背景,甚至高考前爸爸突然病逝,家道中落。这种人生剧本一开始就没写什么“天赋主角”的光环,但她还是一步一步硬爬上来了。
最早她是当幼师的,后来阴差阳错考上了河北艺术学校的话剧班,再后来被部队招走,当了文艺兵。
她的转折点不在舞台上,而是在她心里。退伍之后,她突然想明白了,“我要做主持人”,而不是随大流混个编制稳当过日子。
那时候她才二十出头,就开始自己找门路,一边工作一边提升学历,连孩子出生都没停下手里的进修,去中国传媒大学专门学了影视编导。这种劲儿,不像是小富即安的人能有的。
你说她“红”吗?很红。在《激情久久》《谁在说》《百科全说》《家政女皇》这些节目里,她的声音、语速、表情管理、控场能力,几乎就是那个时代“主持人”三个字的标准答案。
她不是最漂亮的那一挂,也不是最八面玲珑的那一类,但她稳,接地气,风格清爽有劲儿,一开口你就觉得安心。
你不觉得这是个能力问题,这更像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辐射。不是“女主持”,是“女中音中的底气”。
可就是这么一个靠自己杀出来的“央视脸”,最后却没留住一席之地。
这事要是摊开讲,其实也挺扎心的。
我们都以为她是央视主持人,其实她一直都不是正式编制。她在央视就是个“合同工”,偶尔主持点节目,但主阵地其实一直在河北卫视。
她是被临时借调来的,干活是她的,镁光灯是别人的。跟一群央字头的正职主持比,她根本没有竞争资源的基础。
而观众看不出这层门道,只知道“电视里有她”,就以为她是“央视的”。
这种错觉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她真退了、真不见了,大家才猛然发现,这位“姐姐”,好像从来就没真正进过“央视家族”。
所以你现在去百度百科搜她的名字,连资料都残缺。微博热搜、抖音话题榜、B站鬼畜视频,全没有她的痕迹。
你知道她去哪儿了吗?她现在在抖音直播,讲养生、教做饭,有时候也唱两句歌,岁月温柔地对待了她的脸,她还是那头标志性的短发,看起来跟十年前差不多。
可就算这样,她也从来没上过一次热搜。
外界很多人会说,她这是“隐退”,选择回归家庭。但这话只能信一半。
是,她确实结婚了,老公是她曾经的领导杨扬,俩人还因为“有代沟”被外人唱衰过。但事实证明她嫁对人了,婚姻稳定、儿子健康、家庭和谐,这是她选的生活方式。
但别忘了,她也是主持圈少数能打硬仗的中生代。她上节目一站就是几十分钟,台词稳如老狗,气口节奏都能跟嘉宾和观众互动精准到毫秒级。
这么一个人,你说她“甘愿”离开台前?我不信。她不是那种靠婚姻找出口的女性,也不是那种走一步算一步的佛系性格。
问题在于,她没站上资源的风口,也没人替她维权。
她不是谢娜那种能在流量层面搞出动静的,也不是董卿那样能借文化节目积攒口碑的。她是踏实那一挂的,而现在娱乐圈、主持圈、传媒圈,已经不吃踏实饭了。
“踏实”是你没话题时的好人设,是你出事时的保底台词,但不是你想火、想留下来的通行证。
比起一夜塌房的艺人,或者中年转型失败的主持人,方琼的“退场”没有任何风波、没有任何事故,安静得像一场下沉。
而这,反而更让人心寒。
她不是被观众抛弃,是被行业“温柔”地冷处理了。没有人赶她走,但也没有人叫她留下。久而久之,她就自己走了。
平台不需要你了,但也不明说;观众想起你了,却搜不到你。你做了二十年台前主持,最后的官方介绍里只留了一句“曾主持过多个栏目”。
这个“曾”字,比“退出”更沉。
51岁的方琼,站在短视频平台上,还能把一场直播说得有声有色,那种稳当、自然的控场力,是很多“新晋网红”学都学不来的。
她现在不红了,不是因为她不配红,而是这个时代的红已经不分专业、不讲台阶、不看积淀。
她从来不是“娱乐圈”的,也不想当“热搜体质”的人,她就是一个靠本事、靠能力,曾在电视时代打下一片天的主持人。
可惜,现在没有电视时代了。
如果你还记得“方琼姐姐”,那她就没彻底消失;但如果连你也忘了,那这个行业就真的做了件“杀功臣不露痕”的事。
有些人值得更好的告别方式,而不是默默失踪,连个句号都没有。
来源:古风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