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想把这片吹上天,它确实没《误杀》那种炸点,也不玩什么让你脑浆乱飞的反转悬疑。
我不想把这片吹上天,它确实没《误杀》那种炸点,也不玩什么让你脑浆乱飞的反转悬疑。
但我要说句不太好听的——这电影要是你看完没被噎着,是不是对“恶意”这俩字免疫了。
别看票房排第四、5400万,看起来中规中矩。可你去翻翻今年暑期档,那些国外大片、商业IP、老掉牙的续集都在拼命拿观众眼球的时候,只有陈思诚这货,敢抬起头来,盯着我们这帮人直接开刀。
开的是谁的刀?
你我这种每天刷手机、嘴里说着“吃瓜群众无罪”的人。
片子最狠的一点,不是剧情,而是它把我们日常见怪不怪的那一套,全给翻出来摆桌子上。
护士李悦救人,结果因为一个缺监控的角落,被当成“凶手”,直接上热搜,资料扒个底朝天,夜店照、照片P图、昔日朋友圈,全成了“证据”。
熟吗?熟到不能更熟。
我们每天都在看这样的事儿,从李玟,到唐山打人案,再到最近那些“X姓男星疑似家暴”,都一样。没判,先杀;没搞清楚,先定性。
这个时代不是没真相,而是没人在乎真相。
“谁最像坏人,谁就是。”
陈思诚真敢拍,他把媒体人这个群体拉出来直接打脸。
叶攀——一个自媒体编辑,表面上是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其实跟流量毒贩差不多。
采访完静静妈妈一句话没求证就发稿,结果直接把李悦推进火坑。直播带节奏、剪辑造情绪,底下观众狂欢式围观,根本没人管那姑娘有没有冤枉。
这片里的“夜话直播间”,就是现实版的“流量集中营”。
不是为真相服务,是拿着话筒卖血、卖眼泪、卖人性。
结果观众看得还贼开心,说什么“为人民发声”,真敢说。
我在影院最后十分钟整个人是僵的。
一个母亲站在楼顶,抱着死去女儿的照片,被围观直播、评论区刷“她会跳吗”、“跳不跳都能火”。
你觉得这是艺术加工?你忘了2023年汉阳那个母亲了吗?你忘了那一地香奈儿鞋的留言了吗?你没忘,你只是不想承认自己点过赞。
我们早就不是旁观者,是整场猎杀的参与者。
电影后半段有人说得直白——“没人关心真相,他们只想要一个可以骂的人。”
这才是最冷的地方:我们早就不图知道真相,我们图的,是被围观的爽感。
你可能说我没发过恶评,也没P过图带节奏,跟我没关系。
你真信?
你看到热搜标题里“疑似”“据知情人士透露”,你点了进去,你看完那个女孩哭的视频说了句“表演痕迹太重”,你转发了一个帖子附带评论“好戏来了”。
你没伤人,但你在推手。
恶意就是这么来的,不需要动刀,不需要造谣,只要你动个手指,它就成气候了。
电影里说得直白:“每个围观的人都拿着刀,但没人承认是自己捅的。”
我对他之前拍的东西评价一直是:会搞钱,懂套路,但不走心。
这回不一样。
他明显不是冲票房去的,也不是拍给你哭着走出影院的。他就是想你闷着,哽着,哪怕一个晚上睡不着。
《恶意》不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片,是一部让人不舒服的片。
你看完也许会烦它节奏慢、剧情老套,但你不会忘。
你会记得那一句——“网络放大镜下,没有人一尘不染。”
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因为它不伪善。
不是因为它多牛逼,而是因为它敢冒头。
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是当下中国电影里,为数不多主动往臭水沟里跳、还捞出点真东西的一部。
如果我们连这种片都不给支持,那以后谁还敢拍不是“合家欢”的电影?
我就说一句:
这个时代缺的是一部部《恶意》,不是一堆堆热搜爽剧。
你不喜欢这片没问题,但你别说它没意义。
我们要的是能让人闭嘴想两秒钟的东西,而不是吃瓜吃出味的糖水片。
陈思诚,你这次,干得真不赖。
来源:古风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