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西北的黄土地上,冬天总是灰蒙蒙的。风一吹,兵营边的枯草全倒了,偶尔几个哨兵打着呵欠,看不出经历过几场恶战。那会儿,李云龙还只是新一团的团长,闲不住,走哪儿都带着一股子不服气。他手下那群兵,一提起“李团长”,都是嘴边挂着笑,可背地嘀咕的话,不知道有多少句带着“
晋西北的黄土地上,冬天总是灰蒙蒙的。风一吹,兵营边的枯草全倒了,偶尔几个哨兵打着呵欠,看不出经历过几场恶战。那会儿,李云龙还只是新一团的团长,闲不住,走哪儿都带着一股子不服气。他手下那群兵,一提起“李团长”,都是嘴边挂着笑,可背地嘀咕的话,不知道有多少句带着“疯子”两个字!楚云飞呢?也是团长,在晋绥军358团,那是上校头衔,手里一个加强团,还专门配了炮营。细算起来,比新一团的武器装备强出一截。
可是晋绥军再强,地方武装终究跟中央军沾不上边。校长偏心,是明摆着的,谁不心知肚明?但楚云飞,实打实在晋绥系里地位高过同行,那会儿带着五千多人,手下还有自己的骨干。关键是,谁也不敢太低估他!
李云龙带兵就是一股子拼劲儿,赵刚刚去新一团读书时,听过不少传闻,说是一支王牌主力,全晋西北都闻过他们的名头。这么一来,晋绥军和八路军那点明争暗斗,谁强谁弱,好像也没个准数。武器归武器,仗打起来还真不一定谁能赢——赵刚有些迷糊,李云龙的那股子古怪劲儿,到底怎么就让他手下的兵敢拼命呢?
有次打仗,日军来的狠,坂田联队要吃掉他们。李云龙动手快,干脆不跟正面硬拼,改道袭击指挥部。结果,收拾局面。按兵法讲,似乎有点邪门。可你不能说他没有两把刷子。这种很像瞎胡闹的打法,真的只有李云龙能想得出来?
晋绥军的楚云飞不一样,他更像正规军。每次出场都是衣冠整肃、号令严明。可真打起仗来,谁说他就见死不救?李云龙那次被贬做了被服厂厂长,说轻松也是,压根儿战场上待不住。可当独立团败给山本特工队后,彭老总点名要换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李云龙。能带兵,能折腾,就是容易出乱子。
之后李云龙再回独立团,愣是把八个营拉起来,看谁笑?老对手楚云飞在那头也升级了,还是“老楚头”,只不过级别越来越高。能带这样的部队,得是嫡系里的嫡系,可毕竟不是谁见了都能巴结。
解放战争出了大事,李云龙带突击队,要奇袭楚云飞指挥所,可惜失败收场。赵庄战役两人硬碰硬,李云龙带着二师对上楚云飞八十九师。这回谁赢?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李云龙是输了,那天粟裕調五吨弹药救场,也算够意思。李云龙部下还诉苦,说不想再死扛。谁能想到楚云飞部队真那么厉害?
不过李云龙说楚云飞出自黄埔五期,还进过陆军大学将军班,头上又压着美械师。说到底,黄埔出身早被贴上“中央军嫡系”标签。那时候的黄埔军校,没几个平凡学生,不管大陆还是台湾,一大半部队骨干出自那儿。有人说,一所黄埔学校,半部近代史,多少有几分吹牛。可校长就是珍惜自己选出来的人,谁能比得了?
有一次楚云飞伤得快断气,校长专门拍电报用飞机送进医院。这样待遇,搁在哪儿都算特殊。部下都得承认,嫡系是要保的;别人连飞机都坐不上,东南亚?那是留给心腹的。连下属都感慨,校长心疼的,还是自家人。
反观李云龙,背景就乱多了。他出身红四方面军,本是徐帅的队伍。张国焘玩分裂时成了林帅手下,抗战后又变成386旅的人。后来自新一团、独立团、二师、辽沈、淮海一路打过来,谁都能抬一抬。中野、华野、粟裕,都带过,一路跟过好几位元帅。听着豪横,其实也蛮尴尬,这等于到了哪儿都是“客人”。李云龙的上司换了又换,没有常驻谁头顶上。
部队领导换得勤,关系网必然复杂。理论上是牌面够大,手下的战友也是各路元帅将军,什么叫“天下无山头”?李云龙基本就是明面上的代表。可也奇怪,每到大事关头,谁都保不准他。偏偏这种复杂里,也有说不清的好处——李云龙够灵活,不死板。
有次军事学院授课,“千里跃进大别山”,他说自己也在场。院长、首长,叫得顺。不止一次,有谁没受过他邀功?但是真轮到棘手时刻,让谁出面保他,却没有。
说来李云龙的命也就这样了。
淮海战役负了伤,老大老二首长都去医院探望,护士小声嘀咕他身份特殊。军事学院全班气氛,被他一人能调动起来,就是这样。他和身边战友太多,虽然“山头主义”被说再多,可换了场合还是谁能避得开?
电话打到总部,问马天生“他到底算谁的人”。马天生查了好半天,“这人究竟是哪个山头”,最后愣是没答案。他有五个元帅做上司,一野也有渊源。又是第一野战军一主力团前身的功臣。这样的人,是不是“嫡系”,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不好说。
只能说,李云龙既是嫡系,也不是。算,他被顶头上司赏识过,拉起来用,关键时刻受重视。可真轮到定性,他总是游离在系统边缘。他的结局也不是没理由的。背景庞大、关系复杂,关键时刻却没固定靠山。最后饮弹自尽,没什么高官为他说情,只有段鹏突围,孔捷救孩子。复杂到了极点,也孤独到了极点。
楚云飞这边就不一样。伤了,有专机接送,治病都是最好的条件,中央军的嫡系没得说。手下说老校长疼咱们,这种话不是吹出来的。其实,谁愿意做系统边缘人?结果不用猜。
奇怪的是,这些表面风风光光的将领,大多拉帮结派。楚云飞一直被正统标榜。李云龙混迹各家,高光的时刻不少,倒霉的时候也没人兜底。有一次李云龙打电话找首长求助,首长嘴上答应,之后却否认,这段就有点难堪。
从军衔讲,李云龙最终只是少将,原型王近山却是中将。楚云飞那边很早就是中将军长。比来比去,两人表面都算嫡系,但还真不是一路人。
有意思的是,李云龙那种“谁都算熟”的底层规则,反倒让他在局势变化时处境尴尬。他究竟哪头都搭得上话,却没有一头敢死心塌地的守着。正统军官楚云飞每一步晋升、每次转场,系统都有人撑腰——原则斗不过背景,这句话有点刺耳,但不假。
不过你说李云龙没受重视?那也未必。关键作战,依然由他掌军。有时觉得,生在那个乱世,李云龙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正宗”嫡系。可反过来讲,也没谁像他那么会动脑子救命。
再想想,某些方面李云龙的复杂背景仿佛给了他弹性吧?可悲剧的根源也就在这层弹性上。他多变,不停转换角色,似乎活得更通透。可等风头一过,没人会真拉他一把。
权威信源显示,王近山曾因纪律问题一再受处分,晚年心态异常低落。对上级态度强硬,虽一度获粟裕、陈赓看重,后期却无人提携。反观黄埔系出身者,调动顺畅,待遇优渥。2019年《国家记忆》有详细采访佐证。
这两路人马,一个像柳,一阵风就飘走,一个像松,死杠到底。其实谁都不容易。讲半天,还不是时代推他们向前?所谓“嫡系”,不过是彼时彼刻的权力游戏,哪有万世不变的靠山?
而且,真要说楚云飞根红苗正,李云龙独立游走,从没真就没混好。今天看,李云龙偶尔也嫡系;明天看,怎么他反倒又被抛弃?反正结局已定,谁成就英雄,谁掉队边缘,现在再争,也只是闲谈。
讲到最后——这两个带兵都牛,亲疏远近,全凭老天和运气。有的人一辈子光鲜,有的人走到头谁都帮不上,历史里从来不会只剩一种声音。
来源: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