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热搜上挂着一条耐人寻味的词条:"观众'烦'了的其实不是雷佳音"。作为影视圈的"劳模",雷大头同学莫名躺枪,让人不禁想问:这位演技在线、路人缘极佳的好演员,怎么就突然成了观众情绪的"出气筒"?
最近热搜上挂着一条耐人寻味的词条:"观众'烦'了的其实不是雷佳音"。作为影视圈的"劳模",雷大头同学莫名躺枪,让人不禁想问:这位演技在线、路人缘极佳的好演员,怎么就突然成了观众情绪的"出气筒"?
雷佳音:一个完美的"背锅侠"
仔细想想,雷佳音简直是个完美的"情绪接收器"——他既不像流量明星那样自带招黑体质,又不像老戏骨那般让人不敢置喙。这位顶着"最接地气影帝"头衔的演员,就像邻居家那个总被调侃的老实大哥,观众吐槽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但问题来了:当我们说"看腻了雷佳音"时,可能只是在表达对影视行业某种现象的厌倦。就像吃腻了外卖不是外卖小哥的错一样,雷佳音不过是恰好站在了这个情绪宣泄的十字路口。
审美疲劳的三大"真凶"
类型化角色连环套
从《我的前半生》里的"前夫哥"到《人世间》的周秉昆,雷佳音确实贡献了不少经典角色。但影视圈的"贴标签"惯性,让演员很容易被定型。就像再好吃的红烧肉,连吃三十顿也会腻。
影视寒冬的连锁反应
行业不景气导致制作方更倾向选择“稳妥”的演员阵容。于是我们看到雷佳音们在不同剧组"赶场",这种被迫的刷屏效应,让观众产生了“怎么又是你”的错觉。
算法时代的注意力透支
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观众耐心被极致压缩。当算法不断推送相似内容时,再好的演员也会面临“过度曝光”的副作用。这就像你最爱的那首歌被设成闹铃后的悲剧。
解药在哪里?
要治这个“病”,需要行业和观众共同开药方:
制作方该多给中生代演员突破机会
平台算法需要更科学的推送机制
观众不妨对好演员多些耐心
说到底,当我们在说"看腻了雷佳音"时,可能只是在怀念那个演员各具特色、角色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与其苛责演员,不如期待行业能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毕竟,让红烧肉、水煮鱼、清蒸蟹轮番上桌,才是解决“吃腻”问题的正确方式。
来源:九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