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新版《天龙八部》段誉尿裤子的桥段还历历在目,这次《射雕》选角竟然精准戳中二十年老书粉的爽点,冯衡和黄蓉的选角简直像从书里抠出来的。
最近总刷到陈都灵和李一桐的母女向剪辑视频,演员与角色气质的匹配度确实惊人。
原著党最怕影视魔改,特别是金庸作品这种国民级IP,选角不贴脸瞬间毁所有。
去年新版《天龙八部》段誉尿裤子的桥段还历历在目,这次《射雕》选角竟然精准戳中二十年老书粉的爽点,冯衡和黄蓉的选角简直像从书里抠出来的。
演员与角色契合度是个玄学,但影视圈现在越来越重视这条选角铁律。
当年刘亦菲演小龙女被说太幼态,事实证明只要气质对了,年龄差根本不是问题。
陈都灵能立住冯衡这个纸片人,关键在骨相里透出的书卷气。
颅顶高且平,颧骨线条干净,这种长相天生适合演需要智商背书的角色。
看看《莲花楼》里的乔婉娩就知道了,她往那儿一站,你就信这是个能让李相夷肖紫衿两大高手念念不忘的奇女子。
李一桐更绝,眼尾那颗痣简直就是黄蓉本蓉,动态灵气吊打现在满屏的AI演技派,当年于正硬要给她加戏改人设,观众还能忍着不换台,全靠这张脸撑着。
选角导演这回绝对偷看了观众脑电波。
原著里冯衡黄蓉的传承感极难表现,既要母女相又要性格反差。
看两位演员的定妆花絮,陈都灵指导李一桐捋头发的动作设计,把金庸写的"肌肤胜雪,娇媚无匹"演出了基因遗传的实感。这种细节处理秒杀那些靠旁白硬凹人物关系的改编,当年张纪中版《神雕》硬给小龙女加武功特效,结果把清冷仙子搞成霓虹灯侠的教训看来有人记取了。
现在古偶市场被资本裹挟得厉害,带资进组的"资源咖"毁角色不是一两次了。陈都灵李一桐这波选角能出圈,本质上是用专业打脸流量。听说剧组选角阶段把95后小花的脸部骨骼数据都跑过AI模型,最后发现还是得回归最原始的方法——让演员去见组试戏。隔壁《雪中悍刀行》搞什么"最适合演姜泥的演员在高考",结果出来个木头美人,这教训还不够深刻?观众要的从来不是数据堆砌的"合适",而是演员与角色灵魂共振的"对味"。
来源:碧海青天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