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岳云鹏演唱会的后台,老太太穿着件鲜亮衣裳,笑呵呵地站在儿媳妇郑敏身边。台上唱得热闹,台下坐着特意从河南老家赶来的几个闺女。一家人,为了小岳岳这场演出,聚得整整齐齐。这就是岳云鹏的妈妈,一个如今脸上总带着舒心笑容的老太太。
北京岳云鹏演唱会的后台,老太太穿着件鲜亮衣裳,笑呵呵地站在儿媳妇郑敏身边。台上唱得热闹,台下坐着特意从河南老家赶来的几个闺女。一家人,为了小岳岳这场演出,聚得整整齐齐。这就是岳云鹏的妈妈,一个如今脸上总带着舒心笑容的老太太。
谁能想到,几年前她还重病缠身,做过大手术,现在也离不开定期治疗。可看她那头梳得利落的银发,挺直的腰板,尤其是那透着满足劲儿的精神头,真不像个被病痛拖累的人。这精气神哪来的?闺女们心里最明白:弟弟有出息了,弟媳郑敏更是没得挑。
岳妈妈如今常住北京,和岳云鹏、郑敏生活在一块儿。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婆媳俩处得跟亲母女似的,日子过得自在。郑敏把老太太照顾得妥帖,穿着干净,人也开朗。
偶尔姐姐们想妈了,就把她接回河南老家住一阵,看看老邻居,唠唠嗑,之后又好好地送回北京。儿子儿媳孝顺,闺女们牵挂,孙辈绕膝,老太太这晚年,虽说身上有点小毛病,那份福气和踏实,是写在脸上的。
看着妈妈现在的好光景,岳云鹏心里有感慨,更有份沉甸甸的回报之心。他忘不了自己那个苦命爹。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七个孩子张着嘴等吃的。爹妈就靠蒸馒头、卖馒头养活这一大家子,活儿累得喘不过气。
有一回妈妈实在熬得太狠,迷迷糊糊把手卷进了压面机,四个手指头当场就轧扁了,落下终身残疾。从那以后,千斤重担全压在爸爸一个人肩头。寒冬腊月,酷暑三伏,他就推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木头独轮车,走街串巷卖馒头,一卖就是二十年,硬生生用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十四岁的岳云鹏执意离家去北京闯荡那天,爹妈拉着他的手,眼里全是担忧与不舍。他年轻气盛,只想着外面的世界,哪知道自他踏上火车,妈妈的心就跟着悬到了嗓子眼。
听说儿子在城里当保安夜里要巡逻,老太太就掐着他下班的点,熬着不敢睡;知道他值大夜班,睁着眼能等到天亮。直到很久以后母子聊天,岳云鹏才恍然明白,为什么那几年,妈妈的白头发像野草一样疯长。他能有今天,爹妈那份揪心的牵挂,是埋在成功底下最深的根。
后来小岳岳终于在舞台上熬出了名堂,日子好了,他最想的就是让操劳一生的爹妈享清福。可老天没给他机会——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没等到儿子真正富贵的那天,就走了。这成了岳云鹏心里最深的遗憾。那份没能及时尽孝的痛,都化在了那首唱给父亲的歌里。有时吃到记忆中父亲做的那种馒头味儿,他眼泪都忍不住。
不想再留遗憾。他在老家给妈妈买了新房子,装了地暖。可老太太一辈子节俭惯了,心疼那点电费燃气钱,冬天硬是舍不得开。结果好嘛,暖气水管子生生给冻裂了。
这事儿一出,小岳岳二话不说,直接把妈妈接到了北京,跟自己住一起。他要亲自看着老太太过上好日子。带她旅游,去看她从未见过的大海。当辽阔的海面出现在眼前,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岳妈妈,脱口而出的竟是:“哎哟,这老多水,要是能引回去浇咱家那旱地,庄稼得多好啊!”
这句话,听得旁边人心里又暖又酸。她骨子里,还是那个惦记着田地收成的庄稼人。若不是儿子争气,她这一生,大概也就是守着灶台和田埂打转,围着儿女和庄稼操心。
这个没念过多少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生都扑在了养育七个儿女上。她用最朴实的行动教会他们吃苦耐劳,本分做人。如今,儿女们用满满的孝心和爱,把她晚年的日子,烘得暖融融,甜滋滋。
看着妈妈坐在儿子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看着电视里的演出,脸上那舒心满足的笑——这份福气,是她用一生的辛劳和对儿女无私的爱,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作品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
来源: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