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是安放共识、理解、同情、悲悯、和解的区域,最后成了最可笑、最不合时宜的地方:要么“田力”,要么“拳师”,你在这装什么“理中客”啊?
原本是安放共识、理解、同情、悲悯、和解的区域,最后成了最可笑、最不合时宜的地方:要么“田力”,要么“拳师”,你在这装什么“理中客”啊?
撰文丨青柳
这几天,几位脱口秀“老登”相继被骂(以及骂人)。
先是有网友吐槽《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主持安排:“张绍刚和罗永浩能不能别出现在节目里,庞博主持能力更强。”
接着罗永浩连发数十条微博回击,用词激烈,称对方更喜欢庞博,只是因为庞博的相貌,于是说一些女网民是“下半身思考的油腻大色狼”“卵虫上脑之后毫无判断力”,甚至类比野狼“一年只有三个礼拜不到的发情期,而你们是终身的”。
图/网络
当然,罗永浩也晒出了自己挨的骂。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就是“猪”,年猪、猪头肉、大野猪云云,及各种丑、胖之类的外貌评价,还有那个近些年颇有人气,兼具洋气和学术气的词汇——incel(非自愿独身者)。
再之后是李诞个人账号评论区被网友声讨致关闭,事件源于其曾在脱口秀节目中调侃女星柳岩,“柳岩是娱乐圈唯一一个看剪影就知道是谁的女人”。随后李诞被骂物化女性、低俗冒犯。
张绍刚、罗永浩、李诞,都可谓是脱口秀界的“老登”了,至此全部被扫射一遍,遭遇集体追杀。
在这股狂热的情绪下,已经有人喊出“男性滚出脱口秀”。最积极引入女权议题的脱口秀,似乎要成为最先被“女权出征”碾平的战场。
01
如今大众层面的女权议题,最主要的承载物就是脱口秀。从杨笠开始,这股趋势就已经呈现,而在2025年达到了顶点。
比如今年最出圈的房主任,讲的是自己被家暴的经历。一个女性忍了30多年的家暴,终于在舞台上爆发,完成了命运的逆袭,她值得这个夏天最热烈的掌声。
▲房主任(图/视频截图)
再比如步惊云吐槽自己“好色”,但是不会“去男生的厕所偷拍”“去阳台偷男人的破内裤”“去尾随夜跑的男人”,把女性困境说得非常畅快,中间罗永浩也忍不住叫好。
再比如小帕,讲的是自己父亲“求儿不得”的经历,作为一个女儿,她冷眼旁观父亲和不同的女人结婚,这期间的滋味恐怕也不好受,当她说出爸爸总是对男孩很宽容,最后推导出“整个社会都是我爸”,批判终于达到顶峰。
毫无疑问,今年脱口秀的性别议题,无论是密度还是力度都是空前的。前段时间的热搜,几乎完全被这些话题垄断。
她们说得都很对,也确实值得反思。
家暴、性犯罪、重男轻女,这些是很具体的,无论是行为还是主体都很明确。她们的批判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这是她们自己的故事,有具体的案例,激发了所有人最朴素的正义感——这不公平,这无关男女,凡是人类皆同此心。
作为“冒犯的艺术”,脱口秀成了女权主张最合适的出口,它可以公开、合理地诱导出批判男性的声音。不过随着极化的女权意识接盘,直到喊出了“男性滚出脱口秀”,终于让这一切都变得复杂。
极化女权,抽空了具体的个人、复杂的人性、朴素的同情与悲悯,而代之以一种抽象的仇恨:“男”已经不是性别,而成了“田力”“国蝻(蝈蝻)”。这种对文字的肢解或玩梗,是让男性失去人格属性,成为一种生态位上更为劣等的存在(略等同于“畜生”的含义吧)。
02
一些极化的女权,某种程度上是把很多冲突模糊了,真正对立的并不是男女,至少不只是男女。
房主任的故事,是暴力和法治的对立;武大“性骚扰”事件的反转,是谎言和真相的对立;一些高校、职场性侵事件,是个体权利和监督缺位的对立。
在很多事件里,其实将性别置换,遭遇的困境是一样的。好比一个男生面对男导师,也许不会遭遇性侵(个别情况除外),但他“生杀予夺受制于人”“给老师当牛做马”的处境,其实是类似的。
而在一些场合,性别议题包裹了一切,好像一切的问题皆由性别而起。这看上去更加果决、彻底,对占另外一半人口的性别宣战。
但其实是狡猾、脆弱的,无法指向真正的强权者,不愿进行更加坦率诚恳的思考,而代之以一种粗糙的集体叙事。这种集体叙事,反倒是安全的——追责所有人,其实就是放过所有人,怎么会有人为“天下男人”负责呢?
而任何事物,一旦走向集体叙事,就一定会走向极端,变成一种公开存在、自我发酵、戾气升腾的培养皿。
反对男性的女权,其实和地图炮、种族主义并没有什么区别,这让人无从反驳、无法讨论。
而这也是为什么女权近些年被污名化成了“女拳”或是“田园女权”的原因,一些极化的女权话语模式已经引发了相当的反感。
女权只是一种“包裹”,这背后那种挤压言论空间、上纲上线捕风捉影、对人进行牲畜比喻的凶恶,已经让人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这和很多人所厌恶的情境,是如出一辙的。
▲杨笠(图/视频截图)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女性是一种处境”。女性不只是个性别,其实是个权利和权力的议题,家父长制压迫的并不只是女性,而是所有权利缺失的下位者。
同样地,“极化女权是一种行为模式”,极端思维可以借助任何一种名义展现出来,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症状都是一样:在忽略个体差异、无视复杂人性、不屑对等讨论,通过话语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宰制。
03
中国的女权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让人意外。
哪怕这个词语依然有先锋、批判的正面色彩,但当它成为一种巨大的思潮,随着参与人数众多,就必然会被拉回到基本盘的样子——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网民超10亿、八成学历低于大专。
那么无论男权、女权,最后很可能都会变成上面说的那样,逐渐丧失说理的能力,只剩下恶狠狠的脏话。
不过,对于女权的一些过激表现,还是应当报以了解之同情。
无论如何,女性确实在人类历史中承受了太多苦难,只有她们被系统性地剥夺过教育权,剥夺过分配土地的权利,被半强迫地裹过小脚。这些负面遗产,至今仍以种种形式存在。
女性的主张,以一种“矫枉过正”的形式展现出来,几乎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像新文化运动会喊出“打倒孔家店”,女性的声音也会在不断冲破边界,走向共识开始撕裂的极端。
而对于“呼吁男女和解”,其实我也并不乐观。
裹挟所有人的极化声音是无法遏制的——主办者可以让一位脱口秀演员“控制一下”,又怎么能让一个微博网民“理性一点”呢?
罗永浩说“有意无意地迎合这个精神病群体而不是警醒自律,只会客观上造成更大规模的男女对立”“再惹来一波行业的团灭”,也不是没有来由的恐吓,这种危险非常现实。
所有喊打喊杀的声音,看上去锋利无比,但更有可能是自我毁灭。
可以现实地想想,“男性滚出脱口秀”的节目,这里还能不能留下女性,甚至留下节目本身,恐怕也可以打一个问号。这不是气话,而是对互联网生态有所了解,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图/图虫创意
还有一种可能,是更大的割裂,是彻底丧失共识,更走向从精神到消费的全方位分裂。
就像女性观众可以把杨笠捧上事业巅峰,男性也会在集体抵制之后逼迫厂家换掉她的代言;女性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哥哥、偶像打榜,男性也可以买爆《情感反诈模拟器》。
最后的结果,大概就像OnlyFans之类你懂的网站一样,什么“物化女性”之类的进步主义批判,不存在的,大家各玩各玩的,各自用自己的财力,去为自己的本能欲望和价值观买单——仔细想想,这或许也是罗永浩这次彻底爆发的原因所在,他似乎并不害怕丧失粉丝,他可能从最近男性更加主动的出击上感受到了某种力量(财力)。
最后,就真的会留下一批寸草不生的中间地带。这里原本是安放共识、理解、同情、悲悯、和解的区域,最后成了最可笑、最不合时宜的地方:要么“田力”,要么“拳师”,你在这装什么“理中客”啊?
而我们似乎正不可逆转地走向这一天。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外敌窥伺下
一个生于忧患
长于忧患的朝代要何去何从
每一朝统治者都热衷于挣钱
却为何总是缺钱
为了从日益兴盛的工商经济中分到更大一杯羹
宋朝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宋朝的商人有多富有
冰川思想库创始人、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
陈季冰新作出版!
第二届得到读书人选择奖年度图书!
郭建龙、张明扬、汪丁丁、景凯旋、
许纪霖、马勇、李冬君、吴钩 大力推荐!
《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
特约签名钤印(题词)本
*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
*
【往期精选】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来源:冰川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