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是小人物的血泪记忆,回望历史绝非仇恨教育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0:57 1

摘要:我想和大家聊聊电影《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止不住地哽咽,其实我也不例外。我相信,只要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莫不如此。即使是善良且有人性的外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

我想和大家聊聊电影《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止不住地哽咽,其实我也不例外。我相信,只要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莫不如此。即使是善良且有人性的外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在网上做了一点小功课,这才知道这部电影所说的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让我再次感到,关于日本侵华那段历史,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肯定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年龄尚且如此,年轻一代就更是如此了。

这再次说明,普通民众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认知,大多是宏大叙事、大而化之,或者是抽象化的印象,小人物、小故事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文艺作品讲述历史大背景之下的小人物、小故事,反而更能够让受众入脑入心。如果把好莱坞的二战电影拿来做比较的话,那我们就更容易体会到这一点了。没有接地气的故事,就撑不起宏大叙事。所以在取材方面,在讲故事的方式上,我觉得《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尝试。

当然,就像所有文艺创作那样,这部电影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瑕不掩瑜。在艺术层面,当然可以对某些细节进行讨论,但在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方面,是无可挑剔的。

下面,我就借助这部电影来讲几点看法:

首先,为什么日本士兵对中国人那么残忍?其实这部电影对日本侵略军暴行的描述是相当克制的,因为事实上,他们当年的残忍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罗伯特·哈维(Robert Harvey)多年之前就出版了一本著作,叫《美国将军》(American Shogan),内容是关于日本投降以及麦克阿瑟将军占领日本前后的历史故事。在涉及侵华日军各种暴行的几个章节里面,哈维更详细地叙述了日军的反人道暴行,并认为这些暴行绝对不是个案,因为背后有几个根本的原因:包括日本的种族优越感、日本士兵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日本军队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残忍性格,以及杀戮强奸给他们带来的征服感。即使在投降之后,日本统治集团依然认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这些分析,对我们理解《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及其中的一些细节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这部电影是不是仇恨教育呢?当然不是。西方个别媒体以及台湾的“台独”媒体在肆意抹黑,中国人自己就不能有意或无意地落入到这个话术陷阱当中。如果这部电影是仇恨教育的话,那么日本每年都要纪念原子弹爆炸是不是仇恨教育呢?美国无数的二战电影是不是仇恨教育呢?为什么他们可以回顾历史,中国人就不可以?为什么中国人在回顾自己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人那么神经过敏呢?难道中国人连这个权利都没有吗?

最后,影片中有很多台词令人抑制不住眼泪,很多网友都已经说了,我也一样。但汉奸翻译官王广海所说的一番话,反而让我印象更加深刻。他对自己的相好,也就是那个跑龙套的女演员林玉秀说:“这场战争中国是赢不了的,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当兵的说话彼此之间都听不懂,怎么赢?人都快杀光了,拿什么打赢日本。”我对这番话之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我立即想到了最近几年以来的国际现实。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我曾经听过类似的话,说中国必输无疑。拜登上台之后,继续打贸易战,包括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我也听到过类似的话。而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之后,气势汹汹地对中国发动更大规模的关税战,我还是听到了类似的话,说中国拿什么跟美国斗呢?单方面妥协退让才是理性的。

可是现在情况怎么样?大家都看得到,就不用我多说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历史不只是历史,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更清楚地认识那些形形色色的事、形形色色的人。

来源:评论员杜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