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树大招风”这个词用在蒋大为身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名老艺术家,他一生成就无数,可与之相应的,他这一生也有着不少争议。
文:霁寒雪
前言
“树大招风”这个词用在蒋大为身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名老艺术家,他一生成就无数,可与之相应的,他这一生也有着不少争议。
开除军籍、持外国绿卡、骗财骗色……这些负面标签组合在一起,把蒋大为变成了一个不堪入目的人。
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位蒋大为就是曾经那个演唱《敢问路在何方》的老艺术家,看着他在舞台上那副“国泰民安”的模样,谁能把他和这些负面标签联系到一起呢?
那么,蒋大为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他身上的标签,又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蒋大为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是件小事。
毕竟一般情况下,就算酿成大错,接受重大处分也鲜少能沦落到军籍都被开除的局面,而如果真的被开除军籍,那就一定是因为做了许多违法乱纪,违反党章的事情。
在这种性质下,开除军籍往往都只是附带的惩罚,最严重的估计还要在监狱里蹲个十年八年,乃至一辈子的。
我国监狱
而纵观蒋大为的生平,却也没有做什么违反党纪,甚至在监狱服刑的经历,所以,被开除军籍这件事,其实是存在不少疑点的。
可究竟有没有被开除军籍,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终究是没有放过蒋大为,选择将这一疑点放大,再放大,终于,到了连蒋大为本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蒋大为声称“自己都没有参过军,没有在军营里当过一天的兵,怎么会被开除军籍?”
媒体报道
实际上,真实情况还真就跟蒋大为本人所述的大差不差,他曾经是在文工团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才会在一些场合上穿着军装演唱歌曲,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军人身份。
那个年代文工团虽说是和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文艺兵都有军籍,而蒋大为就在其列。
蒋大为年轻照片
而他在荧幕上穿一身军装演唱的形象,也只是工作需要,实际上,他连军人都不是,哪来的军籍让他们开除?
这场“军籍风波”仅仅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不过也让蒋大为受苦不少,而接下来另一场有关“移民”的风波,才真正让蒋大为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
蒋大为
全家移民加拿大,却称是为了子女前途?
1998年,蒋大为的女儿高中毕业,马上要升入大学,可这个大学在哪上,上什么,却成了蒋大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来想去,蒋大为还是决定送自己的女儿出国留学,一家人决定到加拿大去,并且还拿了那里的绿卡。
当年的报道
这事一经报道,马上就引来了国内的轩然大波,一时间“蒋大为放弃国籍”、“蒋大为背叛祖国”的新闻标题铺天盖地,人们对蒋大为的风评也跌落谷底。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猜测,蒋大为或许是受了西方媒体的蛊惑,盲信“祖国能给的,西方国家也能给,而祖国给不了的,西方国家还是能给”。
上世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照片
毕竟那个年代往外移民的歌手、明星其实也不在少数,他们都坚信在欧美国家定居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而蒋大为也不过是这芸芸中的一位罢了。
随着舆论的发酵,蒋大为的风评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他不得不站出来澄清这一事实,称自己移民加拿大仅仅只是为了女儿的学业,此外别无他求。
当时的采访
而且,有关“放弃国籍”这件事也是谣言,他只是拿到了在加拿大的永久居留证,但是从来没有放弃中国国籍,媒体的报道完全是子虚乌有。
后来蒋大为再回国内后,就几乎没有再往加拿大去过了,也就是说,他短暂移居加拿大的那段时间,应该的确只是为了陪女儿读书。
蒋大为和女儿蒋小涵
不过,在他回国后,国内对他却并没有多少欢迎的声音,反而更多的是“又回国内捞金了”这样的质疑。
即便他在采访中多次澄清并强调“自己是中国人,是永远不会放弃中国国籍的”,也无法完全将公众的质疑和唾骂声消去。
蒋大为
如果说前两条标签并没有给蒋大为的人生造成什么实质性危机的话,那接下来的这场风波,可的确是差点就把他的人生给毁了。
2003年,一位名为姚娜的女子站了出来,称自己曾经是蒋大为的经纪人,而在两人合作期间,蒋大为不仅骗走了其90万元的财产,还一直强迫与其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当年的报道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女子的说法显然是不信的,毕竟你只是一张嘴无凭无据,张口就来,人家蒋大为是老艺术家,到底信谁,大伙心中自有定数。
可随着姚曼将一张有着蒋大为“亲笔签名”的欠条公之于众后,网络上的舆论开始有了新的动向。
紧接着,姚曼又将许多“证据”都拿了出来,并且将自己与蒋大为的事情描述的十分真实,似乎确有其事。
姚曼
一时间,舆论又倒向了蒋大为的对立面,许多媒体开始对其口诛笔伐,而这一回,蒋大为却不仅仅只是在口头上澄清了。
他直接选择了报警,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随着调查的推进,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当时的报道
根据调查,姚曼手中的欠条实际上是她逼迫蒋大为所写,那天他被姚曼带人堵在楼道里,共被胁迫写下共两张欠条,一张20万的,一张90万的。
而当时蒋大为考虑这事最后肯定要报警解决,于是就在欠条日期上留了个心眼,写成了2003年3月20日,而那一天他刚好不在国内。
蒋大为
后来这一手笔也为警方破案提供了很大助力,由于发现姚曼供词和借条落款时间有歧义,警方便启动了对姚曼等人的进一步调查,最终才破获了这起冤案。
姚曼团伙后来被判刑,而她本人则更是获得了五年有期徒刑,可谓是“恶有恶报”。
信源截图
信源截图
结语
蒋大为身上的负面标签曾让他几度陷入舆论漩涡之中,这实际上映射出一个问题:我们对公众人物的“苛刻”,是否已经到了一个病态的程度?
可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份“苛刻”,我国的公众人物才能为一般民众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不是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小楠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