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英培祖籍山东惠民,出生在天津,小时候家里没啥条件,让他早早出来讨生活。二十岁那年,他才跟赵佩茹学相声,那时候还没正式拜师,就边打杂边偷艺。赵佩茹是相声前辈,教徒弟挺用心,高英培自己也下苦功,学了两年就上台了,和范振钰搭档。
高英培祖籍山东惠民,出生在天津,小时候家里没啥条件,让他早早出来讨生活。二十岁那年,他才跟赵佩茹学相声,那时候还没正式拜师,就边打杂边偷艺。赵佩茹是相声前辈,教徒弟挺用心,高英培自己也下苦功,学了两年就上台了,和范振钰搭档。
范振钰是他的长期伙伴,两人配合默契,捧逗得当。1954年,高英培正式拜赵佩茹为师,和常贵田一起,那场拜师礼张寿臣主持的,天津相声界大半人都去了,没用引保代,因为张寿臣的威望在那摆着,大家都没话说。
高英培进了天津和平区曲艺团,当了骨干,天津观众特别喜欢他那稳当的捧哏风格。他还跟郭荣起学过艺,1963年那会儿,两人以师生相称,郭荣起教了他不少传统活儿。
高英培的相声路子是传统加生活味儿,他表演的段子像《钓鱼》《英雄岛》啥的,都接地气,观众听着乐呵。他1979年调到北京全总文工团,继续和范振钰合作,那时候已经是中年艺人了,但劲头不减。
八十年代,他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名气更大了。弟子不少,孟凡贵是他的大徒弟,还有李嘉存、赵保乐啥的。他教徒弟讲究实际,不光说理论,还带他们上台练。高英培这个人话不多,但台上活泼,私下里低调。2002年2月14日,他因病在北京走了,享年74岁。相声界损失不小,因为他代表了那一代的稳扎稳打。
马季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北京出生。他爸做小生意,早年家境一般。马季小时候上小学,班长是常连安的亲戚,带他去启明茶社听相声,不用买票。那茶社是常连安开的,马季一听就上瘾了,回家路上自己边走边学。1947年爸没了,他辍学去上海织造厂当学徒,学了上海话,每晚听广播刘宝瑞的相声。
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北京上学,1951年进新华书店当营业员,业余时间在宣传队说相声。1954年,他代表北京印刷系统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说《都不怨我》拿了一等奖,就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当专业演员了。他的老师有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侯宝林是责任老师。
马季的相声特点是创新加讽刺,他创作了不少段子,像《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还有《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他1958年开始大量创作,1973年和唐杰忠改编《友谊颂》,那时候相声界在恢复。
他带徒弟也多,姜昆、赵炎、刘伟、冯巩啥的,都是他的门下。马季被评为十大笑星,1984年上春晚说《宇宙牌香烟》,火了。马季这个人台上风趣,台下也实诚,爱帮人。他和高英培的交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那时候马季去天津看表演,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学艺。
马季和高英培的友情不是随便说说的那种,是真通过业务交流攒下来的。马季在北京,高英培在天津,但马季爱学习,常跑天津看马三立、郭荣起那些人的演出,顺带和高英培聊。高英培热情,愿意分享段子,马季也回馈经验。
两人业务上互补,马季的创新精神影响高英培,高英培的传统功底帮马季稳固基础。1979年高英培调北京后,两人见面的机会多了,马季常请他到家,聊相声聊得忘了时间。马季做饭的手艺不错,两人边吃边谈。这份情谊在相声圈是典型的老哥们儿关系,不是师徒,但胜似兄弟。
2002年高英培去世,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办,京津两地艺人去了不少,还有观众自发来,几千人。孟凡贵是高英培大徒弟,负责操持。仪式快开始了,马季打电话给孟凡贵,说他不到不许开始。孟凡贵问位置,马季说已过301医院和五棵松,马上到。
孟凡贵安排人接,马季到了后仪式才开。马季走在前面,向遗体鞠躬。因为马季把高英培当兄长,觉得必须亲自送一程,这是对老朋友的尊重。相声界讲究人情,马季这举动体现了那辈艺人的义气。
这电话背后的原因,得看他们俩的交往史。六十年代,马季从北京去天津观摩,高英培在后台拉他聊,点段子给他说。马季看完后讨论,提高技艺。高英培说要啥活直接拿,两人就这样成了朋友。马季学艺广,常去天津曲艺团、和平区队看表演,和高英培他们混熟。
业务上,马季的老师是侯宝林他们,但高英培的风格也影响了他,尤其是捧哏的稳。两人年龄相近,高英培大,马季敬他如兄。七十年代末,高英培来北京,两人接触多,马季家成了他们聊天的地儿。马季话少,但谈相声就来劲,高英培也一样。这友情不是一两天的事儿,积累了几十年。
马季为什么这么坚持?因为在相声圈,师兄弟情谊重,高英培不是他师兄弟,但这份互学的情分不亚于。高英培走了,马季觉得缺席不对劲,必须到场表达哀思。这也反映了老艺人的价值观,生死大事上讲究到位,不马虎。孟凡贵作为弟子,理解这点,马上照办。追悼会上,马季鞠躬时,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事儿后来在圈里传开,成为一段佳话。
后来马季继续干相声,2003年他还上台,指导弟子。2006年12月20日,马季在家突发心脏病走了,享年72岁。他的追悼会也在八宝山,相声界人齐聚,姜昆他们主持。
马季的弟子继承了他的风格,继续说相声。孟凡贵后来也活跃,说单口,回忆师父高英培的事儿。高英培的弟子们保持联系,传承他的活儿。范振钰2008年走了,追悼会上郭德纲、孟凡贵他们都去了。
马季和高英培的友情,让人想想相声界的传承。相声不是光靠天赋,得靠互相切磋。老一辈像他们这样,业务上不藏私,私下里真心处,这才能出好作品。现在相声变了,媒体多,艺人忙,但这份情谊的精神还值得学。马季那电话,不是霸道,是真情流露,对老朋友的最后尊重。这事儿告诉大家,艺人之间,多点真诚,少点算计,相声才能长久。
来源:朔州日报文化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