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原型,他们送出日军侵华暴行照,成为京字一号铁证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5:38 2

摘要: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各种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纷纷响应主题,呼吁我们铭记历史。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各种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纷纷响应主题,呼吁我们铭记历史。

最近“杀疯了”的《南京照相馆》就是非常好的作品,看过的观众都会称赞说:这是一部让全国观众哭到缺氧的电影。

其实里面的人物是有原型的,他们一个悄悄洗了照片制成相册,一个用生命保护这本相册,并将它终结了罪犯谷寿夫的生命,成为京字一号铁证。

最近,《南京照相馆》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炸翻了暑期档。

截至 8 月 4 日,票房直接飙到 15.89 亿,豆瓣评分 9.7分,把同期的好莱坞大片按在地上摩擦。

观众走出影院时,眼睛肿得像核桃,朋友圈清一色是 “哭到缺氧”“建议带两包纸巾” 的哀嚎。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

每个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不由得热泪盈眶,直到电影院的灯光亮起,很多观众还无法从情绪中出来,在座椅上久久无法起身。

电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导演自然是首功。

导演申奥简直是个 “细节狂魔”,他把南京大屠杀中一个照相馆里的普通人经历的故事搬到银幕上。

那暗房里的红灯一闪一闪,像颗滴血的心脏。

刘昊然演的邮差阿昌,为了保命冒充冲洗工,却在看到日军暴行照片时,偷偷把底片藏进裤裆。

王骁演的老板老金,用相机当武器直面日军刺刀,那句 “持刀者才该害怕” 的台词,让观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最绝的是那个 “山河幕布” 的设计,照相馆里的难民们站在画着长城、黄河的幕布前拍全家福,明明笑得勉强,背后却是战火连天。

这画面像根绣花针,精准戳中观众的泪腺。有观众在影评里说:“他们拍的不是照片,是对祖国最后的念想。”

电影里还有段让人头皮发麻的 “百人斩” 镜头:日军军官举着军刀,狞笑着让随军记者连拍三张砍头过程。

这可不是虚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真有这套照片!

导演申奥说:“我们就是要把日军的伪善扒个精光,让后人看看他们有多禽兽。”

导演这话看起来有些激进,但每个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人,都会深深赞同他的话。

而且这部电影并不是编剧自己写的,而是根据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经历来改编的,就是他们送出的日军照片,将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们送上了绞刑架。

他们一个叫罗瑾,一个叫吴旋。

1938年1月,只有十五六岁的罗瑾在南京的华东照相馆做学徒,此时日军已经占领南京,正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大肆屠杀、凌辱。

百姓们都胆战心惊,生怕惹怒日军小命不保。

有一天,一个日军军官来到照相馆,交给罗瑾两卷胶卷让他把照片洗出来。

罗瑾不敢不从,然而当他用镊子将照片从水里捏出来时,他的气血上涌,手止不住地颤抖。

他看到照片里全是日军砍头、活埋、强奸的画面,刀光血影看得人头皮发麻。

他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愤怒,心想一定要将这些罪证保存下来,因此他愣是咬着牙,偷偷多洗了 30 多张。

之后他找了块灰色的软卡纸,裁成小卡片,像拼拼图一样把照片贴上去,封面上画了把滴血的刀插进心脏,还郑重地写了个 “耻” 字。

罗瑾把相册藏在宿舍床板下,后来又转移到毗卢寺厕所的墙洞里。他每天假装上厕所,其实是去摸一摸,确认相册还在。

可 1941 年的一天,墙洞竟然空了!罗瑾害怕被发现招来杀身之祸,于是连夜从南京躲到福建大田县,开了家小照相馆隐姓埋名。

他以为相册就此消失,却没想到,命运安排了一场 “接力赛”。

原来,同样在毗卢寺参加培训的吴旋在草丛里捡到了这本相册,当他翻开相册看到里面的照片后,立马就下定决心要好好保护这本相册。

当时日军三天两头突击检查,他就把相册藏在佛像肚子里,晚上站岗时就摸黑去确认。

后来他的培训课程结束,他就将相册藏在自己的行李最底层带在身边,也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直到1946 年南京街头贴出征集日军罪证的布告,吴旋立马翻出相册时,纸页都发黄了,但照片里日军的狞笑还清晰得瘆人。

他攥着相册冲进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在呈文里写道:“这些照片,是要给敌人清算用的!”

1947 年 2 月 6 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当这本相册被当庭出示时,主犯谷寿夫的脸瞬间白得像张纸,浑身抖得像筛糠。

法庭判决书里明明白白写着:“日军自行拍摄之屠杀照片 15 帧,可资印证。”

这个双手沾满 30 万中国人鲜血的恶魔,最终被押到雨花台枪决。

行刑那天,南京城万人空巷,老百姓都说:“这是罗瑾和吴旋用命换来的公道!”

如今这段历史已经过去87年了,但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忘记了。

有人问,都 2025 年了,为啥还要揪着历史不放?

看看《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就知道了:4000 多万人次走进影院,其中 20% 是 00 后。

有个妈妈带着 10 岁的女儿看完电影,小姑娘攥着拳头说:“妈妈,我以后要当律师,去日本打官司!”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是把历史变成了 “沉浸式体验”。

当影院灯光亮起,观众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突然发现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像高叶演的林毓秀说的:“推开影院门,看到繁华的中国,就是最好的彩蛋。”

如今已经离世的罗瑾和吴旋两位先辈可能想不到,他们藏在厕所墙洞里的相册,会成为联合国 “世界记忆” 遗产。

更想不到,80 年后的年轻人会为了他们的故事在影院哭成泪人。

导演申奥说得好:“我们不是要贩卖悲情,是要让后人知道,曾经有一群普通人,用命护住了真相。”

现在,这本 “京字一号铁证” 静静地躺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它的封面已经泛黄,照片边缘发脆,但每一道折痕里都藏着两个年轻人的心跳。

下次去南京,不妨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转转,看看这张照片,再想想《南京照相馆》里那句台词:“时间会让胶片褪色,但历史永远不会变成空白。”

这盛世,如他们所愿,但我们永远记得,是谁在黑暗里点燃了第一束光。

缅怀历史,也不是为了揪着仇恨不放,只是为了让后世之人更懂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更好地过好未来的生活。

参考信息:

光明网:为什么看完《南京照相馆》,大家都哭成泪人?-2025-08-04

新华网:电影《南京照相馆》背后:南京大屠杀案“京字第一号证据”发现始末-2025-07-27

来源:赢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