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谁能想到,2025年暑期档第一个在资本市场砸出浪花的,不是大鹏,不是《志愿军》,而是一部上映前几乎没人讨论的《南京照相馆》。
真·从票房黑马,杀到股市白马。
上映5天,票房直接冲破5亿,关键是工作日都能稳定1亿一天,排片从21%一路涨到33%,这走势,连后台的预测票房都跟不上节奏,直接拉高到了32亿+。
但这事还没完,最猛的,不是影院卖票的那点利润,而是背后藏着的资本局——这电影一上映,股市就跟着上头了。
别的不说,《南京照相馆》上映5天,就给背后的两家上市公司直接拉了70多亿的市值增长。对,5天,70亿,国产片能有这种影响力,真是太稀罕了。
这不是拍电影,这是玩高级理财
首先要说清楚,《南京照相馆》绝不是小制作。你看它不咋轰炸宣传、不搞流量明星,但制作上相当舍得砸钱。业内估算投资大概2.7亿,比《八佰》那种5.5亿的战争大片节省一半不止。
可就是这2.7亿,运转得贼“科学”。按目前趋势票房冲到32亿以上是稳的,粗略一算,分账票房能有12亿,减去投资,那利润就轻松9亿+,比很多高举高打的大片稳得多、赚得快。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片背后能集齐9家出品公司+17家联合出品——这不是人多热闹,是人多好分钱。
领头的是谁?中影,国家队,定海神针。有它在,立项、审查、排片一条龙保驾护航。
第二是上狮文化,说白了,就是宁浩的盘子,导演申奥是宁浩一手捧出来的,上狮当然得捞头汤。
再往下是导演自己开的裕野文化,能吃下多大块票房蛋糕,就看导演跟资方怎么谈的了。
剩下像幸福蓝海、横店这些传统院线方,负责放映端资源;联瑞、新浪、伯乐文化搞营销的,该站台站台,该发通稿发通稿,资源各就各位,一点不拉。
这套组合拳打得稳、狠、准。拍得下去,过得了审,推得出去,还能回得来票房,不爆才怪。
票房涨得快?那是因为资本早就布好局了
这年头拍电影不止是拍给观众看,更多是拍给资本市场看。
《南京照相馆》这边票房才刚破5亿,中影那边的股价就疯涨超20%。市值光光多了40个亿,幸福蓝海更离谱,两个涨停挂出来,市值直接涨了快30亿。
谁跟着最赚?吴秀波。
对,就是那个“人间蒸发”多年的吴秀波。他名下居然还握着幸福蓝海279万股,占比虽然只有0.75%,但你看股价点对点,从11.89元飙到21块,浮盈2500万+,净资产飙破5800万。
要不是这电影,我都快忘了吴秀波还在资本市场里“存活”。
谁能想到,一部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居然能变成吴秀波复活的隐形跳板?
这才是现实比戏更荒诞的地方。
《东极岛》来了,但《南京照相馆》还在“控场”
看数据,《南京照相馆》这十天里还有两个完整的周末,保守估计还能进账12亿,要是《东极岛》不给力的话,这票房冲20亿也不是梦。
别忘了,影片口碑也顶得住,豆瓣8.6吊打同档期一众流水线抗战片,不是靠哭,不是靠爆破,而是靠细节和克制让观众记住。
而只要观众记住了,就不愁没人买票。
而片方最懂的,就是怎么把这股“情绪红利”放大成“票房红利”。
电影院该加排片加排片,二轮宣传该上上,点映、映后座谈、线上联动一样不落,全都跟着节奏走。
你以为你在为历史落泪,其实背后的资本已经在帮你把这泪换算成了“每秒N元”的票房现金流。
总结一嘴:谁说国产片不赚钱?那是你不懂怎么玩
《南京照相馆》是少有的全维度赚钱的国产片——内容能打,票房能收,股市能飙,连“消失艺人”都能靠它涨身价。
这不只是电影成功,这是一场漂亮的资本运作。
是那种“讲历史但不教条、拍惨剧但不卖惨、炒资本但不露骨”的高级玩法。
市场冷?影视寒冬?谁还相信这套?
《南京照相馆》这波直接告诉你一句话:内容真做到了,资本自然会围上来。
而当你在影院里流泪,微博上打分,微信里劝朋友“这片值得看一看”的时候,资本早就咧嘴笑了: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