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读完王朔先生的《我是你爸爸》后,我才知道,原来剧中有关父女的大部分情节都是来源于这本书,尤其是对话部分基本一致。只不过把书中的父子角色换成了父女角色。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傅彪主演的电视剧《居家男人》,很喜欢剧中父亲与女儿的对话,我觉得很好玩。
这几天,读完王朔先生的《我是你爸爸》后,我才知道,原来剧中有关父女的大部分情节都是来源于这本书,尤其是对话部分基本一致。只不过把书中的父子角色换成了父女角色。
换肯定有换的道理。
从父女到父子,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台词,但感觉完全不同了。可见这两对我们都要面对的关系是大不相同的。
同样一个事,同样一段斗嘴的话,父女之间就感觉很好玩,让人觉得轻松。但是放在父子之间,就剑拔弩张,让人觉得沉重。
有儿子的父亲或许都会面临如何恰当处理与儿子关系的问题,是做朋友还是做严父?这似乎是一个难以作答的选择题,因为二者带来的副作用都很大。
如果你想读一本如何与儿子相处的书籍来寻找答案,那么我建议你读一读王朔写的这本《我是你爸爸》,它比任何说教类的育儿书都有用。读过后,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正如这本书的结尾写道:
“我想告诉你,爸爸。”马锐低着头边用脚踢着落叶边说,“你是我爸爸,我是你儿子,别的想是什么也是不成,咱们谁也别强迫自个——从今后!”
以下是书中的三段话:
马林生热烈地说,他感到十分兴奋,由衷地快活。能够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歉意、负疚都倒出来,使他感到轻松和快慰。他这才明白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为什么要向神父或牧师忏悔,这实在是一种科学、体贴的安排。痛快地悔过有时真是比恬不知耻地吹牛和强词夺理地狡辩那么硬撑着更令人舒坦,过后那么心安理得无忧无虑。旧的罪孽、恩怨一笔勾销了,从今后又像个婴儿那么清白纯洁,何况对方又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
齐怀远目光变得柔和了,语调也透出一种真诚的关怀,“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是说自己的。精神要没有寄托,你还会回到老样子的,有意无意去找别人麻烦,挑别人的刺儿。
马锐真想放声恸哭,他感到羞愧。他觉得自己是在用虚伪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毫无保留爱着他的人,这使他既厌恶自己的理智也厌恶自己的眼泪。可理性一经产生,即便用感情的泪水将它淹没,它也仍在水下岿然不动地保存。感情的油漆只能使表面簇新耀眼。他为自己再不能浑然无觉地接受父亲的感情感到莫大的悲哀。后来,他平静了,不再絮语,眼泪也不知何时干涸了,只感到脸上一片冰凉和结痂般的紧绷。他在父亲的怀抱中冷冷地想:明白了之后真是可怕!
参考书籍:王朔《我是你爸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来源:靳亞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