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曾一度以为,只要有个人深爱你,你就可以卸下盔甲,安心做个被照顾的小孩?
你是不是也曾一度以为,只要有个人深爱你,你就可以卸下盔甲,安心做个被照顾的小孩?
尤其是在你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又支离破碎的感情之后。
你拼过命地爱过,哭过,挣扎过,到最后你终于明白,爱并不能战胜一切。
你想做回那个不再需要取悦任何人的自己。
可是偏偏,在走过了那么一段孤独的时光之后,你又开始动摇了——或许,有个人懂你、陪你、护你,能让你的世界再次有了温度。
于是你再一次交出自己,再一次幻想:这次会不一样。
看到董璇再婚的消息,你可能也有过类似的感受。
既为她感到高兴,又隐隐替她担心。因为你太懂,女人在爱里是多么容易把心掏空,把理智让渡。
尤其是,当她习惯了做“照顾者”,更容易掉进“拯救者”的情节里。
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不是对董璇的苛责,而是对所有在爱里反复受伤的女人,一次深深的提醒:你要搞清楚,婚姻从来不是疗愈的出口,它只是你人生中众多选择中的一种。
如果你不完整,婚姻不会让你变完整;你若不幸福,它甚至可能成为你新的深渊。
董璇再婚,很抱歉,我并不看好。
董璇的再婚消息让人眼前一亮——第一段婚姻中的甜蜜曾让无数人羡慕,但最终却以令人惋惜的结局收场。
她的离婚并非因为性格不合、感情不好,而是因为两个人的相爱,因为一个人的丑闻,而最终变得过于沉重。
于是,她救了他,但最终还是选择和他离了,也许,每个离婚的背后,都有一段无法承受的重量吧。
离婚后的董璇似乎带着一种“重新开始”的决心,每个人都为她感到高兴,然而,她竟然又火速结婚了……
领证那天,她笑得很甜,满脸的安心。她说,婚姻能给她带来“踏实”的感觉,仿佛一纸婚书就能让一切恢复安定。
这样的信念听起来很美好,但婚姻真的能治愈一切吗?
董璇选择了再婚,这是一种美好的勇气,但她是否忽视了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婚姻不应是对过去失败的逃避,它应当是两个人共同成长的旅程,而不是单方面的情感治愈。
董璇有权利享受男人给她的治愈,但她也一定要清楚,这段婚姻会让她付出的代价。
我们来看看董璇的再婚对象张维伊。
他可能并没有像他自己或别人想象的那样,能够给她带来足够的支撑。
张维伊在事业、经济、情感需求上,和董璇的差距显而易见。
他并没有像她那样拥有事业的独立与自信,反而表现出过度的依赖和情感需求。
他在节目中曾透露出一句话:
“你的世界里有很多人,而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这话听起来很浪漫,却也让人心头一紧。
这句话,表面是浪漫的告白,内里却藏着情感的枷锁。
张维伊看似将董璇视为他的唯一,但一个人的情感不能永远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
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依赖。在《姐姐当家》节目中,他因为董璇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而生气,甚至因为她没有提前报备行程而大发脾气,这种“情感勒索”让人不寒而栗。
我曾经有个朋友,她的丈夫同样也非常依赖她,每次她回家晚了一点,他就会变得非常生气,甚至找出各种理由指责她。
她曾一度认为这是爱的表现,直到后来,她发现这种“爱”变得越来越沉重,成了她沉重的负担,她开始觉得窒息。
真正的爱,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让对方感到窒息的控制。
董璇是否也能意识到,她正在与一个缺乏自我认同感的男人共度余生?
婚姻,不是修补情感空缺的工具,而是两个人都已完成自我成长,才有可能一起走得更远的契约。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他们在婚姻里像是依赖机器,完全没有自我。”
这是我在一场关于婚姻的讲座中听到的一句话,这话深深触动了我。
董璇的这段婚姻,显然并不能够成为她的“自我救赎”。
她的心中,也许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信念:婚姻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然而,婚姻是两个完整的人共同经营的事业。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自我认同感和独立的内在力量,婚姻不过是他人的补充,而不是完整的开始。
董璇如果依然选择用婚姻来治愈自己,她会错过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婚姻只能是锦上添花,真正的治愈永远来自于自我。
婚姻不是依赖的开始,而是成长的延续。只有当我们足够独立、足够完整时,才能拥有真正健康的爱情。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像董璇一样,遇到过这种人:他总是说没有你活不下去,没有你,他的人生就没意义。
你开始的时候是心软的,觉得他太需要你了,不忍心转身就走。
于是,你替他撑起生活,哄他情绪,哄到最后却发现,你已经在一段关系中累得精疲力尽,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姐姐当家》里的那顿饭局,就是一次现实版的警示。
张维伊的朋友们一边用“你是张的全世界”来奉承她,一边以“你是姐姐,姐姐要多包容”为名,变相PUA董璇。
他们把张维伊的情感脆弱合理化,把他的占有欲伪装成深情,让董璇这个“看起来更成熟、更强大”的人,不得不一再退让、体谅、牺牲。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成年人最该具备的能力,不是爱,而是自我负责。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来爱他。”
你不是他的妈,不是他的心理医生,更不是他人生的唯一解药。
你本来可以轻盈地生活,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以跟女儿笑着过日子,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不够独立、不够稳定的男人,消耗你多年修来的安宁?
你值得被爱,但不是以“拯救”为前提的爱。
一段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我成全你”,而是“我们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全盘否定二婚男人?其实并不是。重点不是“二婚”,也不是“男”,而是:你选择的这个人,配不配得上你。
张维伊在知名度、经济实力、情感成熟度上,都不如董璇。
这样的组合,在婚姻中天然存在着“失衡”的风险。
婚前,你要看清楚:
他是否愿意尊重你的事业和节奏?
他是否会因为你的强大而自卑,反过来打压你?
他是否有情绪稳定的能力?
他是否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不把你当作“情绪托管人”?
我们有一个读者,事业女强人,二婚找了一个年下男,对方嘴甜、情绪细腻,对她各种呵护入微。
结果结婚不到一年,对方三天两头崩溃、闹情绪,一吵架就哭,说:“我就是太爱你了,所以才控制不住。”
她说:“我像是多了一个儿子,不,是多了一个随时可能失控的炸弹。”
真正的爱情是要你温柔,不该要你疲惫。
婚姻最怕的是:你拿出真心,他拿你当庇护所;你付出理性,他却在道德上情感绑架你。
所以不是“不能选二婚”,而是你得擦亮眼睛,辨清楚:
你在婚姻里,到底是爱人,还是牺牲品?
真正的爱,是低调的,是克制的,是不拿对方的感情和身份做筹码的。
再看董璇这段婚姻,一边是董璇不得不权衡“带娃+事业+婚姻”的多重角色,一边是张维伊高频的情绪需求,和朋友们在旁边的情感施压。
婚姻不是舞台,不需要在众人面前反复演示你有多恩爱、多伟大。
爱从来都不是用来表演的,它藏在每一个尊重你节奏、守护你自由的细节里。
当一个人真正爱你,他会说:“你做你喜欢的事,我就在你身边。”
而不是说:“我只有你,你必须陪我。”
如果你也是一个像董璇一样,在爱里受过伤,又对爱满怀期待的人,那么我想对你说:
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你失望、失信、失去爱人的能力。
而是想提醒你,在你奔赴下一段感情之前,请记得:
你不是一个残缺的人,不需要靠婚姻来拼凑完整;
你不是一个脆弱的小孩,不需要男人来给你一个“家”的许可;
你的人生,本就属于你自己,你的幸福,也不该由别人负责。
婚姻,从来不是逃避孤独的出口,更不是用来修补过去的创口。
真正好的婚姻,是两个完整的人,并肩而立。
愿你爱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愿你结婚之前,先拥有一个内心丰盛的自己;
愿你在情感中,不再妥协,不再因为感动就沦陷。
你可以像董璇一样拥有光芒,但比她多一点理性与智慧。
你不需要拯救谁,也无需成为谁的世界。你,只要好好地,做你自己。
愿你被爱之前,先学会温柔地拥抱你自己。
来源:湖北台娱乐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