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琼瑶,本姓名陈喆,湘人也,西元一九三八年生于成都,为长女。祖陈墨西,尝与孙中山偕往日本求学,又参预北伐。外祖袁励衡乃银行家。父母皆知书,家学渊源。琼瑶幼时,值倭人寇中华,随父母颠沛流离以避兵火,世间艰难险恶,备尝之矣。母常以古诗词授之,琼瑶甚喜,过目不忘,诵之
琼瑶,本姓名陈喆,湘人也,西元一九三八年生于成都,为长女。祖陈墨西,尝与孙中山偕往日本求学,又参预北伐。外祖袁励衡乃银行家。父母皆知书,家学渊源。琼瑶幼时,值倭人寇中华,随父母颠沛流离以避兵火,世间艰难险恶,备尝之矣。母常以古诗词授之,琼瑶甚喜,过目不忘,诵之如流。
一九四七年,随父母抵上海,遂入小学读书。喜文学,未几,作童孺小说一篇,刊于某书。明年,上海战事将起,父母携其返湘。又明年,避地台湾,始家焉。
琼瑶在台北就读,笃好文学如故,遍读中外小说,而拙于算术。高一时,以算术太劣,为父母所切责,不能平,遂仰药自尽,幸而父母觉之,急就医,得免。父母无奈,唯听其所好。年十六,著短篇小说《云影》,刊行于台湾某杂志。后以高考不得志,又吞药自尽,几死。既而悟焉,弃学业,潜心以著书。
其间,结识自台大外文系卒业者庆筠,互生情愫,寻成婚。一九六三年,琼瑶以己之经历与心迹所作长篇小说《窗外》告成,始付梓售卖,即得佳声,书社亦奇之。庆筠在学校任教,俸薄,亦好为小说,而不及琼瑶远甚,耻之,责琼瑶所著书浅薄,无益于学。琼瑶与之争论,渐有隙,卒解婚约而归台北。
笔耕不辍,著小说《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菟丝花》等,渐有盛名,又参预电视剧制作,如鱼得水。其小说、剧集,不惟港台少年爱之,又风靡大陆,如其剧集《还珠格格》,地无南北,莫不知之。由是琼瑶蜚声宇内,与香港文学泰斗金庸各擅胜场。
初,琼瑶再嫁,适台北皇冠书社创设者平鑫涛。皇冠书社,即琼瑶成名之作《窗外》所刊行者,时人谓平鑫涛即其伯乐,以为佳配。时一九七九年也。而数十年间,皇冠书社刊印琼瑶小说五十余部,获利甚多,则成其事者,又琼瑶也。
时人于琼瑶小说褒贬不一。爱之者以为其叙事引人入胜,且工于辞藻,文风绮丽,用情亦深,无愧于大家之称。斥之者谓其小说所述率皆男欢女爱,风花雪月之类,唯情爱是崇,离经叛道,而读者多为少年,恐有损于志气云。各执其说。
琼瑶以著书为业,家资累亿万,名利双收。而晚年多病,其夫平鑫涛既殁,更不恋尘世,复有轻生之念。西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四日,于家中泄煤气自尽,享寿八十有六。遗言布于网上,其略曰:人固有一死,死亦大事也,然吾不欲天主之,不欲渐而凋谢,将自赴之。爱我者莫悲,诸君得此书,吾已翩然去矣。
灞上松曰:琼瑶小说,余读之甚少,而闻其大名久矣。论者谓其书任性情,轻礼教,少年读之,有害无益。余以为不宜深责之,何也?自古文风随时势以上下,视风尚而变化,故诗文小说之优劣,时势造之也,非一人之力可左右。较之今日网络小说、视频之甚无谓者,琼瑶小说又远胜之。若论以文辞、技法,其小说秀出于众明矣,足当大家之称。则其著述累累,引领风骚数十年,不亦宜也?
来源:灞上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