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志刚去世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06 11:29 4

摘要:12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发布讣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史家、教育家、孙犁研究专家、作家郭志刚先生因病于12月5日13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发布讣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史家、教育家、孙犁研究专家、作家郭志刚先生因病于12月5日13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郭志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孙犁研究专家、作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成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小说协会理事等。

讣告。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讣告显示,郭志刚先生193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抗战年代随乡迁徙,定居河北景县。1948年10月至 1949年4月,在景县抗日高小任教员。1949年至1951年在景县师范学习,1951年1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8月至1954年,在河北冀县师范学校读书。1954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61年9月至1963年7月,被派往洪堡大学(柏林)和卡尔·马克思大学(莱比锡)任教。1978年,领衔组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先后任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和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四批博士生导师。自1991年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成员。1994年至200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文)。

郭志刚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卓有建树的学术名家,在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孙犁研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读》(1980年),《中国现代优秀散文选讲》(1982),《孙犁创作散论》(1986年),《荷塘记胜——论孙犁的散文》(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漫话》(1988年),《孙犁传》(1990年),《中国现代小说论稿》(1991年),《孙犁评传》(1995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论》(1996年)等。1980至1990年代,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和文艺批评,2000年出版随笔集《阅读人生:郭志刚学术随笔自选集》。2013年出版晚年自书诗集《拙真集》。

郭志刚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贡献。1978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后,受教育部委托,郭志刚先生领衔主编当代文学史教材,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十所高校专家合作,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高等学校当代文学史教材,具有拓荒性和里程碑意义。1993年,郭志刚先生与孙中田先生合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1995年,该教材获教育部(时为国家教委)第一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合作编选了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小说卷,诗歌卷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年);合作主编《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文学卷》现当代分卷共七种(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6年)。

郭志刚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除主编多部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高等学校文学史教材,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特点,着眼于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加宽加厚师范生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提出“治学先治史”。这一原则和方法,不仅贯穿于他自己的整个学术研究生涯,也将其传给门下弟子,对每一届研究生都做如此要求,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以充分的历史意识步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潜心教书育人,以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优秀教师和学术人才。从教40余载,他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培养的二十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成长为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坚力量,一些跨界成为影视传媒界知名导演和学者。

九派新闻记者 龚凌蔚

编辑 万璇 吴迪

来源:mm百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