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1日“天价耳环”和“深圳亿元豪宅”舆情冒头,杨伟反应迅速,13日启动股权变更,次日就搞定了,并彻底退出经营。
当高考和韦神霸占了热搜高地时,黄杨钿甜爸爸趁机“逃跑”了。
5月11日“天价耳环”和“深圳亿元豪宅”舆情冒头,杨伟反应迅速,13日启动股权变更,次日就搞定了,并彻底退出经营。
有传闻他这一退股,揣走1000万。
期间,网上骂声一片,大家质疑杨伟财富来源,更质问深圳市监局咋能“连夜”给他改股权。
6月6日晚上,深圳市监局终于发声了,说杨伟公司5月13日首次提交资料,因不规范被要求补正,次日补好重交,工作人员于当日工作时间完成审批,不存在违规办理。
看似公事公办,实则隐藏了不少的“暗道”。
“首次”这一表述出自官方口径,看似在澄清,实际却坐实了一个关键事实:黄爸爸确实是在舆论发酵后,第一时间就跑去变更公司信息。
官方通报里,时间节点的高度吻合难免引人深思:当公众质疑聚焦于奢侈饰品的合法性时,关联企业为何同步启动更名、换法人、改经营范围的程序?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家注册资本千万的公司在完成股权变更后仅半个月,便因 “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其前身益善堂生物科技的业务轨迹,与杨伟公务员任期内违规经商的调查结果形成微妙呼应。
尽管深圳市监局强调整个变更流程“材料齐全、审批合规”,反而更显诡异。
为何在舆论爆发前毫无征兆的企业变动,恰在公众质疑升温时精准落地?
当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突然转型美妆贸易,当实控人在舆情临界点完成资产切割,这种“危机公关式”的资本腾挪,本身就有值得深究的疑点。
正如网友所言:
“谁在行政大厅办过事心里没点数?平时开个简单证明都磨蹭,股权变更这种大事能这么快?”
“当一家千万级企业在舆论风暴中突然‘人间蒸发’,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答案。”
而且,这回应时机选得“妙”啊。
6月6日,高考在即,满网都是全民话题,韦东奕又开抖音账号发视频,完美带走了公众注意力。
深圳方面还挑晚上发回应,把本该引人注目的新闻淹没在信息洪流里。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操作,反而让人怀疑背后是不是有更大的瓜。
黄杨钿甜相关事件,发酵时如火如荼,灭火速度却快得惊人。
她按部就班完成高考,还将北电、中戏、中传三所顶尖艺校的合格证收入囊中。
而事件另一关联人物杨伟虽未露面,但从其原工作单位以及深圳市监局等方面释放的信息来看,均在传递“其问题并无严重之处”的信号。
但值得深思的是,若真如所言,又何必出现一系列引人联想的举动?
市监局“闪电”式完成股权变更等事宜,这样的效率,换作普通民众能否轻易实现?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耐,也不要低估民众的判断力。
黄杨钿甜被关注令人感慨,而杨伟的处理结果让人颇感失望。
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姿态,更是让公众心生寒意。
从“董小姐”的炫富到“黄小姐”的争议,再到“蒋小姐”的风波,这些被舆论推到台前的个体,不过是冰山一角。
真正让人忧心的,是那股不明而强大的力量。
它能把规则变成橡皮泥,把公平变成选择题。
它也能冲决公信力的堤坝,蛀空平等正义的地基。
来源:小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