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小龄童的微博,又一次被调成了黑白。简简单单六个字——“黄眉老怪走了”,配上叶以萌老师那张特有味道的剧照,像块石头,“咚”地一声,砸进了多少看着86版《西游记》长大的心窝子里。又一张熟脸,从那个热热闹闹的取经团里,永远下线了。那光怪陆离、装满我们整个童年的神仙
六小龄童的微博,又一次被调成了黑白。简简单单六个字——“黄眉老怪走了”,配上叶以萌老师那张特有味道的剧照,像块石头,“咚”地一声,砸进了多少看着86版《西游记》长大的心窝子里。又一张熟脸,从那个热热闹闹的取经团里,永远下线了。那光怪陆离、装满我们整个童年的神仙妖怪世界,眼瞅着,颜色越来越淡。金箍棒还在那儿闪光,可当年耍得虎虎生风的那位,头发也白了。
叶以萌?年轻人可能有点懵。可你要说《西游记》里那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装如来佛的黄眉老怪,那个举着狼牙棒、把猴哥都折腾得够呛的家伙,那张贼精贼精又带点憨气的脸,嘿,立马就蹦出来了!对喽,就是他。荧幕上,他是个坏得流油的妖怪;荧幕外,人家可是中国戏曲学院里实打实的老教授,戏曲行当里响当当的人物。六小龄童那句悼念,字字都扎心:“叶以萌先生千古!我们永远怀念您!” 这哪只是同行道个别?这是老哥们儿送别老哥们儿,是当年那帮一起“取经”、一起吃苦的“老伙计”里,又一根拧得紧紧的弦,断了。
他俩的缘分,打根儿上起,就在戏台子上。六小龄童(章金莱),那可是猴戏世家里泡大的,祖传的手艺。叶以萌呢,也是正经科班练出来的,台步、身段、唱腔,样样儿扎实。就这份儿对老祖宗玩意儿的懂行和敬重,成了他俩能演到一块儿、想到一块儿的底子。八十年代拍《西游记》那会儿,条件是真苦啊!跟现在没法比,整个剧组活像一群化缘的苦行僧。叶以萌扮黄眉老怪那身行头,好家伙,里三层外三层,大夏天捂在身上,那滋味儿,想想都头皮发麻。听说为了扮妖怪更像样儿,脸上糊的那些特殊材料,经常把皮肤弄得又红又肿,痒得钻心。可老叶头儿,愣是一声没吭过。他跟六小龄童那代人一样,心里头就装着角色,就想着怎么把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西游记》,给大伙儿演活了,演真了。片场上,没现在这些“顶流”光环,也没天价片酬,图个啥?就图心里那份儿对戏的痴,对活儿的那股子死磕劲儿。叶以萌把黄眉老怪那股子狂劲儿、鬼精鬼精的算计,还有时不时犯点傻的憨劲儿,演得活灵活现。跟六小龄童那机灵百变的孙猴子一搭戏,嘿,那叫一个火花四溅!成了多少人心里抹不掉的经典画面。
六小龄童这一声“走好”,像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他们那代演员身上不一样的光。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啥大明星,就觉着自个儿是个手艺人,戏里的角色,那就是命!叶以萌老师后来回到戏曲讲台,几十年如一日,悄没声儿地教学生,把自个儿对戏的这股子痴劲儿,一茬一茬地传了下去。这跟现在圈子里有些个浮躁的风气,一比,天上地下。现在聊演员,动不动就是流量、热搜、谁排第一,角色演得咋样、人品德行如何,反倒没多少人真当回事了。叶以萌这辈儿的老艺术家,一辈子都在告诉我们,啥叫“戏比命重”!他们的名字,可能不如现在那些小鲜肉叫得响,可他们演活了的那些人物,早就钻进咱们中国人的骨血里了,成了想忘都忘不掉的文化记号。每送走这样一位,心就跟着揪一下,仿佛在提醒我们:那个全靠真本事、真功夫、大家伙儿一条心拼出经典的时代,正慢慢地,跟我们挥手告别。我们舍不得的,哪只是一个两个演员?我们舍不得的,是那份对艺术的死心塌地,是那份能耐得住寂寞的专注,是那种在苦日子里也能憋出奇迹的拧成一股绳的劲儿!
叶老师走了,电视里那个张牙舞爪的黄眉大王,成了永远定格的画面。六小龄童的微博里,透着岁月沉甸甸的份量,也透着几分无奈。当年《西游记》剧组那拨人,正一个接一个,悄悄地,谢幕了。他们带走了只有他们才知道的故事和温度,留下的是再也无法复制的经典,还有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山。金箍棒的光还在屏幕里闪,只是那个耍棒的齐天大圣,那个跟他斗法的黄眉老怪,都成了旧时光里泛黄的老照片。想想当年摄影机前,他们流过的汗、受过的罪,想想他们对一个角色能较真儿到那份上,想想在啥都没有的年代里,他们愣是凭本事造出的那个神奇世界——这才是最值钱的家当啊!眼瞅着他们的背影越走越远,咱们才更明白,那有多金贵。你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是不是也藏着那个黄眉老怪的影子?那些陪你长大、吓过你或者逗乐过你的神仙妖怪,还记得几个?小时候被哪个妖怪吓得躲灶台后面?又最喜欢哪个神仙?来,唠唠你心里头印象最深的那位吧,让咱们这点共同的念想,再亮堂点儿。
来源:爱头条的老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