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若如初见》超点完结,好不容易出现三人修罗场,好不容易菽红和杨凯之都遇到了对的人,然而甜蜜重聚才没多久,杨凯之就率队离开了,车站的吻别成为死别,杨凯之最终死在了革命起义前,被自己钦点的亲卫官刺杀,菽红的来信才看了两行,便血染家书遇刺身亡!对于这个结局很多人
《人生若如初见》超点完结,好不容易出现三人修罗场,好不容易菽红和杨凯之都遇到了对的人,然而甜蜜重聚才没多久,杨凯之就率队离开了,车站的吻别成为死别,杨凯之最终死在了革命起义前,被自己钦点的亲卫官刺杀,菽红的来信才看了两行,便血染家书遇刺身亡!对于这个结局很多人是不满的,因为亲卫官这么重要的职位,为什么不交给自己的亲信?到北洋第六镇任职统制,在多数是袁世凯的人且看不清立场时就草率任命了马步周呢?
对此,有人解释杨凯之的原型为吴禄贞,原型便是死在卫队长马蕙田的刺杀之下,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马蕙田嘴里高喊着恭喜趁其不备下黑手,与剧中马步周的表现一致,但问题是马蕙田是如何当上吴禄贞的卫队长的?也是一开始就是别人的人吗?也是在没摸清楚底细就直接钦点的吗?这才是关键点!这导致杨凯之的人设有点崩,以他的机智不至于这么草率,更合理的应该是马步周渐渐被别人拉拢、被金钱腐蚀,而不是一开始就是别人的人!
还有人说杨凯之不应该在明知已经暴露的情况下进行宣讲,李人俊已经提示得那么明显,多次提及性命,但这正是杨凯之令人尊敬佩服的地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不是莽,不是热血上头,而是虽然他并没有彻底拿下北洋第六镇,但时局已经到了那个地步了,全国各地都在行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的杨凯之不能退!说来良乡和杨凯之的处境很像,固然立场不同,但这两人都很纯粹,杨凯之为了革命不能退,良乡为了保皇不想退!
良乡真是该听妈妈的话,该当一个好儿子的时候不听,妈妈都说了“莫管”,这个女人不太行,那个王爷没担当,他自己也被冷藏了一段日子,结果袁世凯被刺杀后以退为进逼宫,所有王孙贝勒满朝文武没人站出来,就良乡跳出来出头了,建议同意袁世凯的辞职,让太后重组内阁,另外点将南下领兵,然而无人可为、敢为将,甚至连兵都没有了!不过良乡铁血保皇党的名声是传出去了,成为一面旗帜,所以良乡遭到了刺杀,最终重伤不治身亡……
对于良乡的这个结局,褒贬皆有,褒是因为良乡为保皇党,觉得保皇党不配活到最后,贬是因为根据网传剧本以及之前曾经出现在片花里的片段来看,良乡可是和李人俊活到了大结局还拿着照片在怀念兄弟,不顾还去读了军校,而剧版被删减全没了,所以有人吐槽烂尾,觉得良乡活着并不影响大局,因为良乡心气确实是没了!良乡病床上的那场戏说“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说明良乡也清楚大清已经没救了,自己心气也没了。
说来也是搞笑,这场戏拍得好像良乡死不瞑目气绝身亡,但实际认真看会发现良乡的瞪眼很有精气神,不是回光返照,人家只是说完缓缓闭上眼睛,讲真如果不是太后说他死了,良乡看起来真不像断气,所以不接受良乡死的可以完全当良乡只死在太后嘴里!最后《人生若如初见》最没有争议的结局是李人俊,不管哪个版本都是活着的,从头到尾一直是袁世凯的人,作为油滑人精,先是从杨凯之手里接过他的职务,之后又从良乡手里接过他的职务,兄弟杀手吗?
只能说命运就是这样,李人俊也是痛并快乐着,升职开心,但也为兄弟痛心,立场不同别无他法,那么问题来了杨凯之之死,李人俊算帮凶吗?李人俊自觉问心无愧,他已经多次提醒暗示了杨凯之会性命不保,但杨凯之不听,立场所在他只能逃避,不沾兄弟血不亲眼看兄弟死!从立场看,李人俊的选择无可厚非,只是看起来不够义气,因为他的提醒只让杨凯之怀疑是良乡的指令,杨凯之没想到是袁世凯的人来了,然后他不说一声就默默跑了……
所以很难说李人俊到底是不是帮凶,只是如果李人俊没有跑了不告诉杨凯之,或者杨凯之多少会有防备之心,毕竟他们三个虽然立场不同,但也确信对方不会下狠手要自己的命,这或许也是杨凯之警惕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来源:纯属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