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角色,至少有五六个人竞争。灰头土脸地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也还要尽力争取。为了一个机会,苏晓彤甚至鼓起勇气直面导演的疑问。而成功拿下角色的演员,开机之后,精神也在一次次的“卡”中高度紧张,害怕失败又不得不面对失败。
作者 | 方歌
编辑 | 李小天
《演员请就位3》最新播出的一期里,我们似乎终于窥见了演员们的生活。
一个角色,至少有五六个人竞争。灰头土脸地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也还要尽力争取。为了一个机会,苏晓彤甚至鼓起勇气直面导演的疑问。而成功拿下角色的演员,开机之后,精神也在一次次的“卡”中高度紧张,害怕失败又不得不面对失败。
这好像才是中层演员真实的生态。代表作不多、知名度不高、也许火过一阵、粉丝却没什么粘性。演过低分剧、演过短剧,每天都在跑组,可试戏总是失败,还可能被人换过角色。
最近,我们有机会和这群演员们聊了聊。
被问到对节目的第一印象时,参赛者们几乎都用了同一个词——残酷。高频次的即兴、高强度的拍摄、高密度的竞争,在节目经历的一切,既和现实相似,又有种超乎现实的紧张。有人对此感到不解和迷茫。
但对所有人来说,《演员请就位3》同样是一个机会。不管是追求演技,还是追求曝光。节目录制的几十天里,他们习惯了接受批评和指导,习惯了在压力里汲取知识,习惯了在困境中寻求蜕变。
苏晓彤:机会是最稀缺的东西
前两季的《演员请就位》苏晓彤都看过。“把演员放在一个舞台上,他所有的表演都要被放大,我当时就在想,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来参加这个节目。”
来了之后,她发现这里的一切比她想象中更加残酷。
拍摄的前四五天里,苏晓彤一直在跑龙套。她得自己化妆、扎头,恰巧她对此不算擅长,在紧凑的行程安排下,她都只能“非常狼狈或者草率尽量融入到场景里”,和所有人竞争只有一句话的配角,或者连台词都没有的后景。
机会是最稀缺的东西,一天只有三五个,没戏演成了常态。
有趣的是,影视化拍摄环节里,节目组对演员没有强制要求。这意味着,只要演员们忍受不了这样的状态,就可以选择退出。“这是一种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苏晓彤有些兴奋地说道,“你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你想要什么,与其争论,不如做点实事。”
图源:小红书
那个时候,苏晓彤突然意识到,不能因为这是一个综艺节目,有一些特定的规则和限制,就把一切归咎于“追求综艺效果”,自己早就该去适应“被选择”的状态,这是她自己乃至大部分演员一直在经历的日常。
“可能相比大多数人,我的起点比较高,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是很珍贵的一次体验。”苏晓彤坦诚道。
苏晓彤说自己是个要强的人。
“我永远看的是我前面的人。”她几乎尝试了能接触到的所有机会,去练习、去试戏,去和导演讨论人物,但当接二连三地不被录用、被质疑认知度、无片可约,她变得很委屈。她一遍遍地问,问得多了,变得更要强了,“好像陷入了一个平静的漩涡,越来越出不来”。
《御赐小仵作》和《心跳恋爱》出圈之后,苏晓彤隔了一年半才有新作品播出。这个空档,被不少人当成了她错失的上升机会。
“我也着急过,但是没用。”苏晓彤告诉我们,她没有懈怠过拍戏,她尝试了很多角色,也还有很多待播剧。但是,影视作品的上线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周期,它的最终呈现效果和上映时间,都不是演员能够决定的。
图源:腾讯视频截图
总被叫“甜妹”“女鹅”,苏晓彤也不觉得是坏事。“现在我还年轻,我也不会觉得我是同质或者是被框死的,如果把可爱甜美这种类型走到极致又何尝不好,角色和本人肯定是要有适配度的,我也不排斥这个类型。”
苏晓彤觉得《演员请就位3》很神奇,在这里的每个演员都能成长,一切变化好像都能对应到现实中演员前进道路的每一步。这个构建出的空间,足够真实,能够成为机会,也能够成为解药。“我想开了。节目里这一趟走下来,那些顾虑、杂念、质疑,其实都烟消云散了。”
在节目里演的所有角色,都让她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己,也让她对之后自己该接什么样的戏,更有数、更自信。
宋伊人:“作品被人看到了才有意义”
在宋伊人《演员请就位3》被章子怡收走号码牌之前,她在大部分观众心中,可能是个过分谨慎、甚至有点悲观的人。
从北大毕业之后,她长期扎在剧组里,最严重的一次,连着拍了十七个月的戏。“我好像没有任何的生活储备,我的生活就是剧组。虽然剧组换了,但工作环境一样,演的角色差不多,好像一直都在循环重复。”
那之后不久,她被王鹤棣邀请去《五十公里桃花坞》,现在回想起来,宋伊人觉得自己当时确实有点拧巴。“没有人喜欢用处于迷茫阶段、想不清楚状况的人”。上节目之前,她总在纠结要不要说出自己的困惑,纠结接下的部分作品质量不高,沉溺在“不该、不行、不要”的反省里。
“我很感谢有那样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思考,我还是要不断地演戏,纠结没有意义,作品被人看到了才有意义。”
参加《演员请就位3》是她迈出的一大步。
宋伊人有点不好意思,她告诉我们,一切的决定都很仓促。起因是得知好友黄灿灿和王佑硕都要参加节目。
“你不去吗?”被朋友连续询问后,宋伊人有点动摇。“我发现我还是想去的。虽然害怕。他们帮我联系了节目组,比我还怕我反悔。”
来到节目之后,宋伊人发现这里很像一个浓缩的演艺生态圈,但自己多了一种能看到“画外音”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演员只会受到打击,不会得到评价。大家只会不用你,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也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在这里,我们能知道有什么问题,也能得到解法。”
意外的是,在即兴环节表现出色的宋伊人,参加节目之前,几乎没有过即兴表演的机会。“平常演戏就按剧本走,只有在节目里才有这么高密度的即兴机会,让我去适应未知。”相较于突发的即兴,她更适应后期的影视化拍摄。
“这是我熟悉的环境。”熬夜、读剧本、赶进度这些对宋伊人来说都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有剧本,有角色可聊,我就很放松。第一次和凯歌导演合作的时候,我也很想证明自己,但是我还是觉得,演戏不要陷入证明自己的误区,越想证明越会使劲,就更难演好了。”
或许就是这样放松的心态和沉浸的体验,让宋伊人在《演员请就位3》里得到了不少的正面评价,并因此实现了积极心态的正循环。她印象最深的是“感受力很好”、“很有灵气”、“接受能力很强”,“我感觉大家都很认可我,这些鼓励也让我能更好地调节心态”。
在节目里,宋伊人还尝试了一些生活中没机会接触的角色。“这些角色和我八竿子打不着干系,“宋伊人告诉我们,有时候她就是想多一次尝试的机会,看看自己有没有打破刻板印象的能力。
人格重建并不轻松。大部分时间里,宋伊人还是会习惯性地做着低位思考,总觉得“我绝对有不好的地方”。好在,除了怀疑,更多的是冲劲儿。
宋伊人承认,客观来讲,大部分演员在工作上很被动,需要被“挑挑拣拣”,但现在,她自己的主动性更强了,尤其在心态上。 “都去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吴施乐“重要的不是我想演什么,
而是我适合什么”
参加《演员请就位3》大概是吴施乐从业后最紧张的一次经历。
自我介绍之前,她帮刘品言搭了一段戏,演一个解约的艺人,章子怡和陈凯歌对她评价都不错。她有点沾沾自喜,想着“好像也不是很难嘛”,结果轮到自己时,紧张得手脚冰凉。
影视化拍摄环节她更紧张。
吴施乐告诉我们,两位导师选角的方式各有特色。章子怡队是全民竞争,十个人一起试同一个角色,“演上了可能也会被换掉”。陈凯歌队则是目标明确,在确定故事和角色的时候,“他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人选了”。
幸运的是,吴施乐很早就被陈凯歌选中饰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想着,正好可以扎根在剧组里,学习导演思维的拍摄方式,相对安稳地度过这次考核。直到有一天,陈凯歌突然对吴施乐说,“你有对手了”。
“苏晓彤和凯歌导演说,她想竞争我这个角色,我其实一直很佛系,没想到要面临这么直接的竞争。”吴施乐说。
陈凯歌让苏晓彤在旁边参观,给了吴施乐“最后通牒”——每个人只有三次机会。因为之前有被换角的经验,吴施乐更紧张了,“厕所都不敢去上”。
这场戏最后重拍了七次,陈凯歌并没有表现出的那样苛刻,而是“手把手讲戏”,包括教她怎么开门,怎么调整视线。“导演真的特别保护我的心态,”吴施乐感慨。
《演员请就位3》也让她更确定了一个想法,“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重要的不是我想演什么,而是我适合什么”。
意外的是,吴施乐并不怵真人秀的部分,甚至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是个没有镜头感的人,”说到这里,她笑出了声,“我一直以为节目组的素材全靠在环境中设置的定点机位”。
跑组的时候,为了赶进度,她总是跑得飞快,有时候饭也不吃。直到有一次,工作人员“忍无可忍”,对她大喊,“Follow PD跟不上你了”!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有Follow PD。
吴施乐很坦诚地告诉我们,上节目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认识自己。
她出道近十年,出演了九部剧集,其中不乏《小欢喜》《烟火人家》《莲花楼》这样口碑热度双丰收的作品。吴施乐清楚,在大制作的团队里历练,是目前自己最应该继续的道路,同时,相比起同行,自己并不算高产。
她接戏总是很谨慎,入行经历也给人一种“躺平”的感觉。她其实也想一直“躺”下去的。
转机在2021年。她主演的第一部剧《当天真遇见爱情》上映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担当女主角,是需要承担扛剧压力的,而扛剧也就意味着演员需要关注度。“虽然可能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在坚持磨练演技的同时,我也有时间去主动营业,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
她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机会找上门了,自己就该做好准备,也要为作品负责,运气和实力缺一不可,所有的小事都要尽力争取,不要后悔。
结语:
在流量爆发的那几年,演技综艺贡献了一批批名场面,让演综炙手可热,登上类型综艺的顶峰。到了今天,随着流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受众既有观感的成型,制作创新、短、精的导向,演技综艺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形态——娱乐性与综艺去景观化的平衡。
在《演员请就位3》里,既有导师代替观众问出“你是谁”“演得怎么样”“你凭什么当演员”的疑问,也有平台在真正为从业者提供机会,为观众和行业找到好演员。演技综艺的当下,是发掘更多的可能性,不仅是演员自身的、综艺节目的,更是整个娱乐产业的。
来源:价值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