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以为去年的《歌手2024》只是给这个衰落的IP又吊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一季自开播又是热度满满,甚至能制霸热搜榜。
家人们,最近很火的综艺《歌手2025》都看了吗!
本以为去年的《歌手2024》只是给这个衰落的IP又吊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一季自开播又是热度满满,甚至能制霸热搜榜。
本季话题度最高的,当属单依纯和陈楚生。
连续两期排名第一的单依纯,已经成为节目史上首位开赛两连冠的歌手。
虽然才23岁,但已凭高超演唱技巧受到圈内肯定,身边还有王菲的制作人常石磊保驾护航,人称“天后幼年体”。
唱歌之外更是凭普通女大一般的抽象随性收获粉丝无数。
首期唱自己的新单曲,第二期翻唱王菲金曲《天空》,发挥确实高水平,结合人气与实力拿第一没啥问题。
但就在网上的各种赞美之声中,也有专业博主扒出,本来号称全程直播无修音的《歌手》,竟然给部分歌手单独开了修音和混响。
这几年重新火成顶流的陈楚生两场比赛名次都不错,但首场比赛的《将进酒》被吐槽“难听”,第二场《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又出现高音没声的问题。
此话题一出,粉丝纷纷大呼节目组反向修音,用技术手段操纵比赛结果。
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咱不敢下定论,但网上关于节目组区别对待的讨论却是越来越多。
不过节目中提到高音没声的热搜时,陈楚生却又大方承认是自己的失误。
于是舆论导向又变成失误瑕不掩瑜,“不确定性更添魅力”。
关于这些讨论的真实性、歌手的真实实力似乎变得都不重要,反正这么里里外外热搜一折腾,节目的流量真的恰到饱了。
毕竟《歌手》是一档走过十年的综艺节目,太清楚这种“争议”能带来多大流量了。
其实关于节目的争议和唱衰,早在这档节目官宣阵容的时候就开始了。
往年大家一直吐槽,像刘欢、韩磊、韩红、那英这种国民度太高的歌手来参赛,会把比赛变成“论资排辈”的游戏。
直到能来的前辈都来个遍,本季首发名单里终于没有那种一眼冠军的老前辈了。
大家又开始觉得本届《歌手》星味儿不足,没有能守得住国门的老将。
本季开场就是一段“世界音乐巡礼”主题的开场秀,明摆着强调音乐无国界概念。
除了两位欧美歌手,还请了日本歌手BENI,可谓是大开城门、来者不拒。
然而两期看下来,外国歌手依旧很强。
但从节目安排来看,她们应该绝无可能染指歌王,本季国门安然无忧。
第一个登场的BENI在日娱有很多冠军单曲,可在内娱却仍是“小众”歌手。
虽说第一个登场压力不少,演唱过程中有轻微失误,但瑕不掩瑜,整体水平还是非常在线。
没想到终场后BENI排名第8,直接被淘汰了。
有很多专业乐评人为她叫屈,毕竟此人早期的Live视频早已封神,现场实力极强,很适合直播无修音的比赛。
直到有网友揭露内幕,大家才发现这里的确有点猫腻。
她的登场顺序和时间都很不利,芒果台还强行给她更改了参赛曲目。
BENI被淘汰后,仅剩的两位国外歌手是米奇姐和小金,都属于有实力但知名度不算高。
一位是多次获得格莱美提名的老牌歌手,已入神功大成境界;一位是近年新兴年轻歌手,属于高音无限的机能怪。
首场演唱曲目是一支欧美金曲+一支欧美网红大热单曲。
如果对《歌手2024》还有印象的朋友,一定会联想到上一季的香缇莫和凡希亚。
几乎是同样的人设,同样的选曲逻辑。
当年的香缇莫和凡希亚基本上常拿第一,但本季的米奇姐和小金两轮下来,分别拿下第3/第6,还有第2/第5,表现十分不稳。
这就让人很是怀疑,《歌手》邀请常驻外国歌手的逻辑基本已经定性。
她们也逐渐成为一种保证节目质量的必备品,选曲上基本都是炫技的欧美大歌,符合观众对于欧美歌手的刻板印象,选手自己擅长的曲风却没法展现。
也难怪网友都在说,本届的外国歌手会被当成日本人整。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讲,“外敌”已不足为惧,那“老将”是不是也不重要了?
对,我说的就是曾被称为这档节目“无冕之王”,却首集垫底、两集淘汰的老将林志炫。
首期为了演绎一首别样的《悟空》,他特意学了京剧,想演绎一首流行和京剧结合的新作品。
甚至连服装造型都是根据歌曲本身做的特别设计,只为诠释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多样人格。
他相对先锋的表演用在这首大众熟知的歌曲上略显违和,却足见林志炫的认真。
可惜他收到的却是观众的嘲笑,说他的造型像鹦鹉,唱法像二手玫瑰上身,直接拿了个倒数第二。
第二期节目他只能被迫改打安全牌,唱了一首《歌手》舞台上出场过多次的金曲《秋意浓》。
虽然这次完成度相当之高,大家却说他老古董,唱法没新意,净唱回锅肉老歌。
就这样,曾经被大家认为本季最有希望的林志炫,只用了两期就被淘汰出局。
有人走,就得有人加入,那咱就得提提第二期的揭榜赛环节。
节目组提前在网上办了“我来揭榜”的活动,以歌手自荐和粉丝投票的方式选出挑战歌手。
正如图片所示,偶像团体时代少年团的队长马嘉祺成功当选揭榜歌手。
我一直说流量、偶像这些都不是坏词,但在网上搜索时代少年团,除了抽象短视频“时代少年团 我们喜欢你~”,基本就是一些遭到群嘲的翻车唱跳视频。
那他当晚的表现如何呢?
专业博主的评价很委婉:马嘉祺能初步掌握一些歌唱技巧,唱的很稳,从声音能听出来这孩子是个心地干净的少年......
(评价内容出自“耳帝”)
对于《歌手》这个舞台来说,他确实还太稚嫩。
就是这样一个“稚嫩”的年轻歌手,当晚成功打败了热搜上被嘲“大白嗓”的白举纲,作为当晚唯一晋级的揭榜歌手,成功留在舞台之上。
也正是因为他的晋级,有很多人说林志炫的晋级名额是被他挤掉的,即使两人没有正面对决。
马嘉祺能在舞台上挺过几场没人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为《歌手2025》贡献了难以想象的热度。
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歌手》在2024和2025两季创造的热点话题完全是两个方向。
去年的节目开播之前,观众吐槽又请那英这种老牌歌手来“保送冠军”,说是“慈禧垂帘听政”。
开播之后,国外歌手实力太过强劲,又得指着乐坛老前辈“五旬老太守国门”。
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趁着热乎劲儿看了前面几期,玩玩梗、看看国外歌手、取笑一下海来阿木卡痰,连最后谁是歌王都不知道。
但这档音综节目却已创造出“全民性、跨领域”的热度。
《歌手2025》的播出热度和收视率依旧很能打,话题度也很高,却仅限于音乐圈或是追星圈的狂欢了。
这也许是个转变的信号,很多年前,大家把《歌手》当成一个见识顶级音乐表演的平台,反复欣赏里面的神级片段。
即使节目组偶尔捧捧自家明星,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嘲笑几句即可,至少节目本身质量过硬。
如今,冲浪慢的外国歌手还把《歌手》当作“歌手的奥运会”,尽心准备比赛。
其实它早已成了年轻歌手封王封后的平台,流量歌手制造话题的垫脚石。
节目组眼见广告插入环节越来越长、节目争议越来越响亮,也就心满意足了。
就像前段时间一首名叫《跳楼机》的歌火遍短视频平台,张靓颖在音综平台翻唱之后,网上出现了一篇热文——《“跳楼机”红了,华语乐坛黄了》。
这种主流明星歌手翻唱网络神曲、口水歌的现象被视为华语乐坛的沦落。
其实这和今年的《歌手》一样,都是以流量至上的体现。
总有人说华语乐坛已经不存在了,其实它一直都在,只不过已变成一座流量池。
好了,关于《歌手2025》咱们就聊到这里。
有关于这档节目的感受和想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言。
咱们明天再见,拜了个拜~
来源:小片片说大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