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国产音综踏浪“出海” 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7 18:12 1

摘要:近年来,国产综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打开全新窗口,音乐综艺更是其中的先锋力量。2025年,国内音综市场“国际元素含量”持续攀升,以音乐为媒,搭建文明互鉴的桥梁。

近年来,国产综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打开全新窗口,音乐综艺更是其中的先锋力量。2025年,国内音综市场“国际元素含量”持续攀升,以音乐为媒,搭建文明互鉴的桥梁。

湖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歌手2025》,打破地域与代际界限,诚邀世界各地歌者会聚“音乐地球村”,以多元音乐风格展现文化交融之美。《乘风2025》集结36位来自全球的女性艺人,再度掀起女性成长与自我突破的热潮,彰显女性的坚韧与魅力;爱奇艺与东方卫视携手打造的《亚洲新声》,开启亚洲新声代歌手巡回竞演之旅,为亚洲音乐文化、00后歌手的融合与交流搭建新平台,助力亚洲音乐新生力量绽放光彩;江苏卫视、音你文化联合出品的《音你而来》第二季,以音乐为纽带连接世界,充分展现音乐无国界的独特魅力;腾讯视频WeTV的《创造营亚洲》第二季招募多国学员打造国际男团,待播的《世界之声巅峰赛》邀请国外优秀歌手参赛,促进国际音乐文化的深度互动。

从“各美其美”的特色舞台,到“美美与共”的开放平台,国产音乐综艺正以坚定步伐造船远航、借势扬帆,积极探索国际化传播新模式。这些节目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传递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多元融合 创新国际化表达方式

梳理各大平台2025年音综片单可以看出,今年音综市场呈现鲜明的多元化与国际化特征。节目制作方在内容打造、技术应用、跨界融合、情感价值挖掘等方面持续深耕,力求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元的视听盛宴。

邀请海外歌手演唱中文歌曲、将中国元素融入外国音乐,是音综展现国际化风采的常见路径。以《歌手2025》为例,首发8位歌手,国际嘉宾占据3席。节目全新升级直播模式,用真实鲜活的现场让海外观众同步领略中国音综的独特魅力。《乘风2025》中,国际选手多达7位,覆盖亚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舞台上,中国传统乐器与各国传统服饰交相辉映,国际化的音乐改编与各色舞美风格相互交融,尽显多元魅力,彰显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亚洲新声》会聚来自亚洲各地的殿堂级歌手,涵盖格莱美奖得主、华语乐坛实力唱将、日本国民歌姬、新加坡金曲“天后”等。节目评审团集结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一众亚洲金牌制作人,进一步提升节目的专业性和国际化水准。该节目总制片人、监制陈涤表示,中外歌手同台竞演,风格迥异的舞台表现赋予节目足够的包容度与接纳力,让观众领略更为多元化的音乐类型,促进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互鉴。

陈涤

众多节目积极创新,在议题设置、拍摄地点等方面主动与世界接轨,并借助多种渠道拓展海外影响力。例如,《亚洲新声》以“搭乘邮轮出海”的创新形式,从中国上海出发,途经日本冲绳、越南下龙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巴生,再回到中国香港,通过多元音乐碰撞与文化交融,探索综艺“出海”新范式。《音你而来》第二季走进马来西亚,在“音乐+旅行+社交”模式下,展现多元鲜活的内容表达和真实有趣的社交互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17号音乐仓库》第三季联动海外名校,发起“爱要大声说出来”——《17号音乐仓库》×USC(美国南加州大学)·Love Song音乐活动特别企划,以音乐为纽带,向世界展示中国音综和华语音乐的独特风采,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IP和平台“出海”也在不断深入。基于此前《这!就是街舞》越南版、《我们的歌》西班牙版《Duos Increíbles》等项目的成功经验,2025年国产综艺在宏观的IP模式输出和本土化改编层面持续探索布局。腾讯视频的WeTV于2月在亚洲多国同步上线《创造营亚洲》第二季,采用“IP出海”模式,启用泰国本土拍摄团队,并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代运营,积累本土化经验,探索音综“出海”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

吕帆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认为,国产音综国际化趋势明显,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其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音综国际化提供肥沃土壤。过去音综侧重竞技造星,2020年后,众多节目转变方向,回归音乐本身,这是开放理念在创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推动音综与国际接轨,让中国音综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文化的大格局。其二,节目对音乐性愈发重视,这是音综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音综相较于真人秀等,专业性要求更高,从演唱技巧到舞台音效都需达到专业水准,才能打动观众、跨越文化差异,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感受音乐的魅力。其三,中国综艺整体质量提升,为音综国际化筑牢根基。近年来,中国综艺的制作水平显著提高,让音综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凝聚国际合作共识 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认为,随着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正按照传播逻辑重组。媒介已不再仅仅是资讯内容的中介者,而是成为人类实践的全要素连接者,是新的社会形态的重要构建者。音乐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在各类介质中渗透性最佳、独占性要求最低,堪称“连接一切”的全域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歌手2024》去年在国内火爆出圈的同时,也在海外掀起讨论热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节目各期收视率均居同时段省级卫视之首,全网传播总量1585亿次,热搜数量18197个。芒果TV国际版App点播量超4700万,新增下载量1622万,新增用户数1263万。外媒相关报道总阅读量超1810万次,海外社媒平台播放量超3370万次,覆盖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超3亿观众。人民日报、新华社、美联社、欧洲时报等7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好评不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点赞《歌手2024》,称“节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做同一件事:促进国际合作,推动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

《亚洲新声》融合舞台表演与真人秀,全方位展现音乐交流的魅力。陈涤透露,在真人秀录制过程中,中外歌手深入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小型路演,与当地观众展开亲密互动。在马来西亚最后一站录制结束后,当地学校联系节目组,表达了希望多举办几场交流活动的强烈愿望,以满足当地大学生与亚洲各国歌手交流的期待。越南版《好声音》的导师也与节目组接洽,表达了参与《亚洲新声》的意愿。在陈涤看来,音综的国际化趋势有力促进了不同音乐文化的相互映衬与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中国综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期望通过这档节目,让亚洲各国观众领略不同国家歌曲的魅力与风采,进一步推动亚洲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为年轻音乐人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作为国内音乐综N代的代表之一,《我们的歌》节目模式先后“出海”西班牙与越南,在两国主流频道制作播出当地版,开创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在欧洲主流媒体平台播出的先例。《我们的歌》第六季总导演曹毅立表示,本土节目在海外落地生根,《我们的歌》不仅开启中国综艺节目国际交流的新篇章,更为创作团队和东方卫视未来音综的创作提供宝贵经验。“尽管中外文化存在差异,但情感是相通的。音乐是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我们的歌》成功‘出海’正是借助音乐这一真诚的情感力量,激活世界观众的共鸣。中国原创节目、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更多关注‘世界的共鸣’及‘真诚的语言’,用‘东方审美、世界表达’与全球观众跨界对话,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吕帆认为,丰富多元的跨文化合作,使观众可以领略不同音乐风格魅力,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创造契机。不少节目将中国传统乐曲、乐器及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众多非遗元素也在节目中呈现,既丰富节目内容,更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过,吕帆也强调,就整体形象塑造而言,音综国际传播目前尚处于单点开花阶段。部分节目虽凭创意收获高流量、高关注,但全面深入展现中国音乐文化魅力、在国际产生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仍稀缺,难以形成强大文化传播合力。“如何更好整合中国音乐文化元素,实现系统有效传播,是亟待探索的课题。因此,音综国际化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让中国音综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步走”与多管齐下、双轮驱动

音综作为综艺市场的头部领域,尽管产能较高,但在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陈涤表示,音综投资规模庞大,灯光舞美等制作费用居高不下,人才匮乏问题尤为凸显,年轻且实力出众的歌手相对稀缺,这直接致使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除了少数平台,大量音综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与创新,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内制作水平不提升,海外传播便无从谈起。音综的海外传播,是对节目制作水平与文化传播能力的双重检验。唯有在国内打造的高质量的音综,方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吕帆也认同国际传播的根基在于国内创作。他表示,音综的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走出去”先要踏实“三步”。第一步,邀请国外嘉宾、制作团队共同参与节目;第二步,借助网络空间促进交流,如部分节目在TikTok、Netflix等平台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的进一步拓展,甚至推动节目模式走向海外;第三步,积极构建认知空间,通过多媒介形式创新,达成价值认同与共创。“目前,许多音综的国际化传播多处于自我表达阶段,传播难点仍在于文化鸿沟。中国音乐民族性鲜明,更应彰显独立、独到与独特之处。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推动传统音乐实现现代化转型。在进行文化编码时,要预估对方解码可能遇到的障碍,同时应对西方‘文化滤镜’的影响。关键在于将‘文化滤镜’转化为共同价值,实现相互理解与共情。”

吕帆表示,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愈发好奇,这无疑为音综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创新路径来看,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是可行的,但创新绝不能舍本逐末。要坚守中国式审美,深入挖掘中国音乐背后的故事,培育具有特色的音乐人。”在吕帆看来,机遇与挑战的核心在于让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并且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不能过度包装或扭曲。例如,中国民歌等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形式,鲜少能在大型舞台上充分展现其魅力,有时候民族音乐仅沦为景观式点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歌曲占据主导地位,流量明星和唱将级歌手备受关注。因此,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音综中实现活化传承,需要音综创作者不断探索实践。“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绝非易事。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音综融合的道路上,我们仍需付出更多努力,以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音综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谈及具体举措,吕帆强调,推动音综国际传播需多管齐下、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增强民族自信,深入挖掘中国式审美与主体性音乐,以新时代的方式活化传统音乐,让古老的音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国产音乐综艺要紧跟全球发展步伐,在机制与形态上大胆创新,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开展节目制作。要提高原创能力,提前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综艺领域的应用,积极参与全球节目模式交易市场,拓展节目传播范围。如此,才能不断以优质综艺节目促进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来源:综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