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那沧桑沙哑的声音,再一次在耳畔响起时,便是曾经那个纯粹执拗的自由歌者,重现舞台。
文|羊羊不吃草
编辑|娱叔
“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当那沧桑沙哑的声音,再一次在耳畔响起时,便是曾经那个纯粹执拗的自由歌者,重现舞台。
只是他却坦言要减少露面,甚至流露出退出乐坛的想法。
那个曾陪伴我们跨越山海的声音,真的会就此隐匿,不再归来吗?
2025年度小满这场唤醒时代记忆的演唱会,汇聚了朴树、李克勤、郑钧三位实力派歌手。
李克勤用醇厚嗓音演绎经典情歌,郑钧以摇滚呐喊点燃全场。
朴树却以一种近乎“不合时宜”的方式成了全场的焦点。
面对主持人的采访,他紧张到声音颤抖,带着颤音的低语:“好久没说过话了,半年就说了不到200句。”
台下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混杂着惊讶与心疼的哗然声浪。
谁能想到,那个用歌声治愈无数人的音乐人,竟在现实中活成了“失语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直言:不会再频繁演出,想回到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的时候。
这份坦诚,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也让无数歌迷红了眼眶。
演唱《那些花儿》时,朴树习惯性地闭上眼,整个人沉浸其中。
然而唱到副歌,他突然卡壳。
没有假唱救场,没有即兴改编。
他像做错事的孩子般轻轻拍打自己的脸颊,带着自嘲的笑意重新开口。
在满是提词器和修音的时代,这个略显笨拙却无比真实的举动,让这个未经修饰的失误,真实而又珍贵。
后来,他更是“童心大发”,在演唱间隙,满怀期待的向工作人员“求”泡泡。
他说:“把那个泡泡再起一下,我很喜欢。”
随着五彩斑斓的泡泡在舞台上缓缓升起,现场再度被推向高潮。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不自觉上扬,跟着泡泡的轨迹轻轻晃动身体。
这个被摄像机记录的17秒画面,后来被歌迷剪成短视频,配文“原来大人的快乐这么简单”。
不同于李克勤舞台的流光溢彩,和郑钧在舞台上的热情奔放。
朴树的舞台仅一束暖光、一把吉他。
当《平凡之路》前奏响起,他习惯垂下眼帘,轻拨琴弦,仿佛与外界隔绝。
没有刻意互动动作,也没有激昂的话语,只是将每一个音符缓缓吐出。
唱到动情处,他会突然微微仰头,让旋律在空气中流淌,任由现场短暂陷入静默。
然而,这份看似松弛的背后,是否藏着对音乐事业的倦怠?
长时间的空白期,真的只是他追求自由的选择?
还是一位纯粹音乐人,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的无奈退守?
毕竟歌迷们曾说过这样调侃的话:
“朴树出现,定是没钱生活了。”
这句玩笑里,实际藏着歌迷对他的心疼与敬意。
朴树的洒脱与叛逆,深深烙印在他的成长历程中。
他的出生在高知家庭,父亲是北京大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发起人之一。
母亲,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女工程师。
他本该走上一条顺风顺水的学术道路,然而朴树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叛逆之路。
学生时代的朴树,将逃课当作家常便饭。
父母为了他的学业,四处奔波、忧心忡忡。
高三那年,他毅然退学,放弃了旁人眼中的“光明大道”
面对父母的质问他用一句:“我不喜欢。”
就转身投入充满未知的音乐世界。
九十年代末,同期歌手忙着跑商演、接代言,朴树却为了打磨《猎户星座》,整整耗费了十四年。
面对唱片公司的催促,市场的变化,他只专注他自己的热爱。
某次采访中,记者追问他为何不迎合市场。
他歪着头反问:“音乐为什么要迎合?难道不应该是让听众听见创作者真实的声音吗?”
他极少参加商演,只有在经济陷入困境时,才会短暂地回到舞台,其余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潜心创作。
在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朴树的 “任性” 更是让观众印象深刻。
在一次节目录制现场,当完成第三首歌录制时,朴树突然摘下耳返起身:“到点了,我要回去睡觉了。”
当大家都在以为这是他刻意为之的“节目效果”时,他竟真的在录制现场消失了。
这种真实状态,在“剧本化”的综艺标签下,从没有艺人敢如此“任性”。
制片人后来无奈笑道:“别人上节目是来表演,朴树像是来打破所有规则的。”
但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真实,让而观众既惊叹又喜爱。
朴树 “随性而为” 的生活态度为当下的焦虑内卷找到了出口。
他鼓励疲于奔命的年轻人,要去自然中寻找疗愈自我的方式。
这份对功名的漠视,对内心自由的执着追求。
让他在演唱《平凡之路》时,仅凭一把木吉他和略带沙哑的嗓音,就唱哭了无数在城市中迷茫的年轻人。
近些年,朴树似乎渐渐与大众熟悉的舞台和聚光灯拉开了距离。
比起在璀璨的舞台间来回奔波,他更向往山野间的自由与宁静。
而这种选择,似乎意味着他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而他的“消失”,对于整个华语乐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从1999年,他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我去2000年》,独特的嗓音和极具个性的创作,让他瞬间声名鹊起。
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种大型音乐活动中。
那时候,只要有重要的音乐盛会,似乎都少不了朴树的身影。
他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引起粉丝的尖叫和媒体的聚焦,是乐坛当之无愧的宠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朴树却逐渐放慢了脚步,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自2017年发行专辑《猎户星座》后,他明显减少了公开活动的频次。
他甚至以“下周我可能生病”为借口,拒绝一切商业演出。
2025年在南京的演出,是他自2024年以来首场公开亮相。
曾经那个在舞台上高频出现的朴树,已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模样。
而他现在的每次现身,都显得格外珍贵 ,让人愈发怀念他年轻时在舞台上肆意绽放的岁月。
从《白桦林》中对爱情的纯粹,到《生如夏花》中对生命的向往,再到《平凡之路》中对自由的感悟。
朴树的每一首歌都像是一部浓缩的人生哲学。
而他的逐渐退场,带走的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更是对艺术最纯粹的守护。
当这份坚守隐匿,歌迷们的精神世界也将留下难以填补的空缺。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
这句镌刻在《平凡之路》里的歌词,如今或恰似他心境。
有时候,停下脚步、回归自我,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当我们被内卷与焦虑裹挟时,不妨想想朴树的退场——
学会与自己和解,忠于内心的声音,或许才能在人生的平凡之路上,去感受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刻。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朴树父亲谈儿子:曾为父母考大学 又因音乐退学
网易新闻|朴树:在成长的道路上躲避时光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