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朱媛媛因病离世的消息让无数人惋惜,而她与丈夫辛柏青工作室命名的故事却意外引发热议。原来,两人2013年分别成立的“本源”“本卿”工作室,竟藏着对女儿本本的深情密码。
近日,朱媛媛因病离世的消息让无数人惋惜,而她与丈夫辛柏青工作室命名的故事却意外引发热议。原来,两人2013年分别成立的“本源”“本卿”工作室,竟藏着对女儿本本的深情密码。
2013年,朱媛媛注册“东阳横店本源影视文化工作室”,一个月后辛柏青成立“东阳横店本卿影视文化工作室”。乍看普通的名字,实则是将女儿小名“本本”拆分融入——“本源”取“本”,“本卿”取“本”与“卿”(辛柏青名字谐音)。这种命名既延续了家庭纽带,又让事业成为爱情的见证。正如朱媛媛曾说:“每次看到工作室名字,都像女儿在陪我们奋斗。”
这对夫妻的创意并非孤例。娱乐圈中,黄景瑜用“京鱼”谐音梗成立工作室,林更新以“九亿少女的梦”梗注册“久亿梦”,雷佳音则霸气取名“雷神”。但像朱媛媛夫妇这般将子女名字与事业结合的例子,既罕见又动人。有网友感慨:“别人秀恩爱,他们连公司名都在秀全家福!”
朱媛媛夫妇的命名逻辑,折射出中国家庭文化中的“传承哲学”:
• 情感寄托:将孩子名字刻入事业版图,让忙碌工作成为亲情的延伸;
• 责任隐喻:如辛柏青名下唯一存续的“上海本卿文化传媒中心”,被解读为“守护家庭”的象征;
• 平衡智慧:在娱乐圈浮躁生态中,用名字构建事业与家庭的共同记忆点。
值得关注的是,朱媛媛生前名下企业已全部注销,辛柏青仅保留一家工作室。这或许暗示着二人在生命最后阶段对家庭的回归。正如一位粉丝留言:“他们用工作室名字写下爱的开端,用企业注销完成爱的终点。”
当明星工作室沦为资本符号时,朱媛媛夫妇的命名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它告诉我们:最动人的商业符号,永远源自真实的情感。那些藏在公司注册信息里的“本本”,不仅是父母的爱意,更是对抗无常人生的温柔铠甲。
来源:名家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