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春晚舞台到资本战场,贾玲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笑着把钱赚了"。全资控股大碗娱乐,她既保持创作者的本真,又展现商业领袖的清醒——剧本不受资本裹挟,创作无需妥协让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她的每一步转身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导读•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从春晚舞台到资本战场,贾玲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笑着把钱赚了"。全资控股大碗娱乐,她既保持创作者的本真,又展现商业领袖的清醒——剧本不受资本裹挟,创作无需妥协让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她的每一步转身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当大碗娱乐的工商变更信息曝光时,无数人都在好奇:这个总是以憨厚笑容示人的喜剧女王,何时修炼成了商界女强人?2025年5月,北京大碗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贾玲实现100%全资持股,其父贾文田接任法定代表人。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贾玲与自己创立的公司正式"解绑",更折射出中国娱乐产业中个人IP与商业实体关系的深层变革。
大碗娱乐成立于2016年7月,由贾玲联合孙集斌、栗坤等创立,定位为"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成立初期,北京文化曾以20%股权参与投资,计划通过资本助力打造喜剧生态链。然而2021年北京文化因自身经营压力退出,股权由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接盘。如今三亚公司的退出让大碗娱乐彻底回归贾玲家族掌控,注册资本100万元的"小体量"公司,却承载着贾玲从相声演员到百亿票房导演的传奇历程。
这一股权变迁背后,是贾玲对个人品牌价值的重新审视。2024年凭借《热辣滚烫》登顶中国影史年冠女导演后,贾玲的商业影响力已远超公司载体本身。全资持股模式既能简化决策链条,避免资本博弈对创作自主性的干扰,也为其未来可能的内容孵化或资本运作预留更大空间。2024年9月,大碗娱乐宣布贾玲不再担任公司职务,旗下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合约到期不续约,引发"大碗解散"的猜测。
贾玲的"减法"操作,折射出娱乐产业从"公司绑定艺人"到"IP自主孵化"的趋势转变。传统经纪公司依赖艺人合约绑定收益的模式,正被个人品牌主导的内容共创模式取代。徐峥、宁浩等导演通过"坏猴子影业"孵化新人,贾玲亦可依托大碗娱乐的喜剧资源,以导演身份发起项目,吸引优质艺人短期加盟。贾玲未来若推动大碗娱乐上市,其个人IP估值将直接影响公司市值,但当前"去职务化"更可能指向轻资产、高利润的内容服务方向。
贾玲的过人之处在于,她既保持着创作者的本真,又具备商业领袖的清醒。全资控股意味着完全自主——剧本选择不受资本裹挟,创作方向无需妥协让步。这种"内容为王"的坚持,恰恰是《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接连成功的底层逻辑。当下影视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传统经纪模式日渐式微。贾玲提前布局内容赛道,用两部爆款电影证明:好故事才是硬通货。
贾文田全面接管公司,引发外界对"家族化运营"的讨论。
作为贾玲父亲,贾文田此前担任公司董事、财务负责人等职,此次调整进一步巩固其管理地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决策高效、信任成本低,但也可能面临专业化管理不足的挑战。不过,贾玲的强IP属性为家族企业注入独特优势。贾玲个人的热度可直接转化为公司项目的热度,其新作《转念花开》虽未上映,已获万达影视重点推介。
大碗娱乐早期以喜剧综艺和线下演出为主,但随着影视行业向IP开发、流媒体分发转型,轻装上阵的贾玲或更倾向与头部影视公司合作,而非依赖自有平台。
据悉她的第三部导演作品《转念花开》已在筹备,这让人不禁期待: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导演,还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贾玲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笑着把钱赚了"。
从春晚舞台到资本战场,从相声演员到百亿导演,从合伙创业到独资掌控,贾玲每一步都走得稳准狠。或许正如她在电影里说的那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个转身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贾玲与贾玲家族对大碗娱乐的调整,本质是一场关于创作自由与商业效率的平衡实验。当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内容深耕,个人IP的"去组织化"或许能释放更大创造力。
未来,大碗娱乐能否在"贾玲光环"之外建立独立生命力,仍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变革已为中国娱乐产业写下新的注脚:当创始人IP足够强大,公司反而可能成为其最灵活的注脚。贾玲用行动证明,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和自我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喜剧演员的逆袭,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与智慧的励志传奇。
来源:特爱网